2008/8/29

[新聞]冰冷格陵蘭 300萬年前曾是綠地

(法新社巴黎二十八日電) 鑽研格陵蘭古代歷史的英國氣候學家昨天發表研究指出,約三百萬年前,大氣中溫室效應氣體數量減少,引發全球冷卻,造成廣大的格陵蘭變成冰雪覆蓋的大地

然而溫室效應氣體為何減少原因未明。科學家認為,某種特定類型的岩石經過化學變化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可能是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遠古時期,格陵蘭大部分地區都沒有冰雪,且可能有草地及森林,之後才在相對短暫的時間內變成厚冰、冰河覆蓋的大地。這篇發表在「自然」期刊的研究,主要作者是倫敦西區布里斯托大學的倫特。

倫特表示,唯有大氣中自然產生、能夠蓄熱的碳氣體減少,才能解釋格陵蘭為什麼出現大冰原。

根據他們的計算,在三十萬年左右的期間,溫室效應氣體的濃度從四百PPM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約降至十八世紀末期工業革命開始前的水準(兩百八十PPM)。目前溫室效應氣體的濃度為三百八十五PPM左右。

然而他們認為,科學家對這個過程了解不足,不應該就此推斷大氣溫室效應氣體濃度達到四百PPM時,冰原將在未來數百年融化。或許冰原成長比融化還要容易。也就是說,如果反其道而行,不一定會得到同樣的答案。

他們根據超強電腦計算程式,計算大氣與洋流流動的資料,並重建格陵蘭冰原成長的過程。結果顯示,最早出現在格陵蘭上的積雪幾乎就像小白點,之後才變成幾乎覆蓋整個島嶼的厚冰。

有另外三種理論來解釋格陵蘭變成冰雪大地的原因:洋流改變,溫暖洋流不再流經格陵蘭;洛磯山脈隆起,轉移格林蘭上空低溫的高空噴射氣流;地球運行軌道改變,影響地球接收到的太陽熱力。

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因素的確有影響,但是反常的溫室效應明顯是冰雪覆蓋格陵蘭的主因。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29

2008/8/27

[新聞]全球暖化 「哈德雷胞」擴散 台灣氣候 從亞熱帶漸趨熱帶

全球暖化,台灣難逃熱浪侵襲。國內學界昨日指出,過去半個多世紀,台灣每年熱浪事件發生頻率和每次持續天數均有增加趨勢,強度也明顯增強。台大大氣科學系教授許晃雄說,這種現象若再持續下去,台灣地區很可能從亞熱帶氣候逐漸向熱帶氣候「接近」。
這項「廿一世紀的熱浪」研究是由許晃雄、該研究所研究生朱吟晨、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陳正達昨日在「二○○八台灣氣候變遷研討會」發表共同發表。

 許晃雄說,夏季偶然飆升的攝氏三十七度高溫,以後可能「較常發生」,因為,國外許多研究發現,從赤道向南北兩端發展形成的「哈德雷胞」持續向外擴散,導致熱帶地區向北伸展。

 該研究根據氣象局十六個氣象站在一九五○年到二○○五年的觀測資料,分析台灣地區熱浪事件發展趨勢。二分之一以上測站熱浪發生頻率及持續天數均明顯增加,尤其台北和高雄等五測站,熱浪來襲期間,每日最高或最低溫都明顯增強。

 以台北為例,一九五○年代平均每年發生○.四次熱浪,二○○五年增加為一.三五次;每次熱浪持續時間從二天增加到五.五天。基隆發生頻率從每年○.一次上升到二次,每次持續時間從一天延長到四.五天。高雄發生頻率從每年○次增加到一.六次,持續時間從○天增到八天,成為全台熱浪事件增加最明顯地區。

 台灣地區受全球暖化影響,熱浪事件增強現象不僅在人口稠密的西半部發生,地廣人稀的東半部也熱浪頻傳。宜蘭發生頻率從每年○.一次增加到一.六次,持續時間從一天增加到八天,熱浪強度增加趨勢比高雄不遜色!東台灣主要漁港台東縣成功近年也頻遭熱浪侵襲,發生頻率從六十年前每年○.一次增加到一.八次,持續時間從一天延長到七天。

 研究團隊也利用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去年發布的第四次氣候變遷報告預測模式分析認為,廿一世紀中期(二○四六年到二○六五年),全球熱浪頻率與持續天數會增加。低緯度地區在廿一世紀將遭受更頻繁、持續的熱浪事件。【中國時報 李宗祐/台北報導】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27

[新聞] 寒冷化還是暖化?30年內看法大反轉

「寒冷化還是暖化?30年內看法大反轉」(彭群弼報導)
在全球暖化趨勢下,溫度一定會越來越熱嗎?根據學者的研究發現:地球的溫度上升是不爭的事實,但有趣的是,1970年代,全球溫度下降,當時媒體曾經聳動的指出,地球將進入冰河時期,三十年後,媒體又大聲疾呼,暖化將帶來人類的災難?溫度升高是否有機會緩和?目前仍然是個難解的科學問題。

根據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發現加阿拉斯加外海,有九隻北極熊在距離海岸極遠的廣闊海域裡游泳,研判可能是北極冰塊融化,北極熊受困海中,成為全球暖化最新的受害者。有趣的是:1974年6月24號出版的時代雜誌,封面人物是一個滿臉覆蓋冰雪的男子,標題則是「另一個冰河時期?Another Ice Age?」。

文中以1972年,全世界有多個地區出現水患,以及面臨罕見寒冬為例,擔心全球將進入「寒冷化」,甚至是提早進入下一個冰河時期,最有趣的是:文中第二段特別提及,大氣科學家經過分析,發現過去三個世紀以來,全球的溫度有持續寒冷化的趨勢,而且似乎沒有機會反轉向上!?糧食短缺將是隨之而來的最大危機。當時也認為:空氣中排放的懸浮微粒產生的空氣污染,導致大氣混濁度增加,是溫度下降的原因之一。

三十年後,地球不但沒有越來越寒冷,反而是不斷打破高溫紀錄。地球暖化成了國際間最「熱」門的課題。根據全球氣候變遷小組IPCC提出的最新報告警告:到了2010年,全球溫度將比20年前(1991年)升高 0.9到3.4度,問題直指是二氧化碳排放造成的溫室氣體效應,引發全球增溫。短短三十年之內,科學界的看法出現極大的轉變。展望未來,人們應該相信誰呢?

觀察全球溫度的變化,過去幾年以來的溫度上升相當明顯,科學界雖然一致認為持續增溫是目前的事實,但是人類對於氣候未來的變化,仍然缺乏足夠的預測能力,台大教授許晃雄指出,對於許多影響氣候的物理機制,人類仍然不瞭解,現有的氣候模式不完備,畢竟氣象單位連十天之後的天氣都說不準,更何況是長期的預測。但是他也指出,人類難以承受一旦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因此應該要建立正確的風險觀念,並且體認「人為」造成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的危害。

在一場氣候變遷研討會裡,與會的專家學者,對於分析所使用的工具,觀察的指標,有很熱烈的討論,但是究竟天氣會繼續熱下去,還是有機會出現短時間的反轉,讓增溫現象有機會緩和?誰也不知道。許晃雄說:或許,再等個十年,天氣的結果會給個答案,但如果溫度是繼續上升,人類恐怕就要禱告了。
原文出處
貼文日期:2008.8.27

2008全國高中節能減碳海報設計競賽

活動主題:鼓勵推動節約能源與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相關之節能減碳宗旨

活動對象:全國高中學生
活動截止日期:97年10月31日下午5點前親送或掛號寄送,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詳細內容請至:「明道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能源研究中心」網站及台灣氫能與燃料電池學會網站,網址為http://www.mdu.edu.tw或http://www.taiwanhydrogen.org/ 下載報名表,或電洽執行單位:明道大學04-8876660*8551蔡小姐聯繫。

高一理科人才培育計畫 開始甄選

共有三個科目:物理科、化學科、生命科學科
中央研究院_生命科學科
報名時間至9/5止,報名費500元
初試筆試9/13,複試口試10/4
活動網頁 http://www.sinica.edu.tw/~hispj/

台大_物理
報名時間至9/9止,報名費500元
筆試時間:9/14

清華大學_分為: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組
報名時間9/10止,報名費500元
筆試日期:9/20

2008/8/26

114讀書心得說明

114班所有同學,請於9/15(一)前閱讀一本書,並上傳心得

貼文網址:圖書館114班閱讀心得部落格
截止日期:97年9月15日 星期一
不限閱讀書籍(適合中學生程度)
書寫心得項目:
標題:書名。自訂題目(可無),班級-座號
書籍出版社,出版日期
心得(500字以上) 請見範本


地球科學書籍閱讀心得
截止時間:97年11月30日 星期日
閱讀書籍:適合中學生程度之地球科學類、環境類、科普類書籍
心得繳交:圖書館之各班閱讀心得部落格
心得格式,請見中學生網站閱讀心得比賽之要求

2008/8/23

恭喜本校同學參加2008捍衛地球大作戰,獲得全國第四名


106陳昀儒、陳芷萱、103陳定霖同學
隊名:VICTOR 參加捍衛地球大作戰,
獲得全國第四名!

第二屆全國漫畫大賽

咦? Janni 怎麼在宣傳漫畫大賽?
其實,我要宣傳的是:『特別大獎』:
首獎 25,000元 ,以「節能減碳」為主題
--------------------------
今年特別增設 『特別大獎』(不分齡):
首獎 25,000元 ,以「節能減碳」為主題,敘述:
1.針對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對地球及生物造成危害及影響。
2.「節能減碳」的方法。

網路參加:於 10 月 5 日前將作品電子檔 e-mail : king2008.2th@gmail.com
※.寄送內容 (1) 漫畫作品電子檔 (2) 報名表 (並依規定命名及分類)

其餘內容請見官方網頁

113班讀書心得

96學年113班讀書心得
班級共讀書籍:高度3858
請按此見讀書心得(羅高圖書館網頁)

沒有獎牌的贏家


2008京奧,讓我們驕傲的一幕,絕對是蘇麗文奮戰畫面


獲得掌聲很容易,夢想很快
但 努力、等待、奮戰 就難以持續了

棒球場上,好不容易領先了,被追平了
........立即被逆轉敗...............

德風坊前,進學禮的時刻
小朋友的心情是雀躍的、熱烈的,也是浮躁的
風....不吹,汗....直流
可曾想過,再等一下,就好了
一輩子就這麼一次進學禮,
神秘嘉賓的演講,也許,這輩子只聽這一次

怎麼不靜靜地等待...........................


觀看這次奧運,大家悶很久了
很多人心裡都想著:不想看了!
蘇麗文展現出奮戰的精神,
是不是很多人,只記得喝采聲
忘記了...........持續奮戰!



新聞 請按此
影片 請按此

2008/8/16

spaceweather.com 最新天文消息


LUNAR ECLIPSE: This Saturday, August 16th, people on every continent except North America can see a lunar eclipse. At maximum, around 2110 UT, 81% of the Moon will be inside the red core of Earth's shadow. It's going to look something like this:
The eclipse lasts for more than three hours (19:36 UT to 22:44 UT), so there is plenty of time to gaze, drink coffee and take pictures. Follow the links for webcasts and more information:

* Live webcasts from the Netherlands; from Norway; from the Canary Islands; (these begin around 3:30 pm EDT)
* Find out when to look using an animated timetable or worldwide visibility map;
* Eclipse galleries: Feb. 20, 2008; Aug. 28, 2007; March 3, 2007;
* Technical details from NASA


PERSEID RECAP: Who knew the Perseids would be so good? The shower peaked on August 13th with as many as 135 meteors per hour, making it one of the best shows in years: data.

"What a fabulous display, with good numbers of bright meteors and lots of faint ones too," says Pierre Martin of Ottawa, Ontario. Using a Canon 30D, he photographed the Milky Way at two-minute intervals from moonset until dawn and created this composite image of the shower:

Earth is exiting the Perseid debris stream now, bringing the shower to an end, although it will be back in August 2009. Until then, browse the gallery:
原始網頁

2008/8/15

2008.8 英仙座觀測心得

2008.8.12晚上是英仙座極大期,ZHR的預報可達100,
算是今年最可觀的流星雨

時間不湊巧,在輔導課期間,沒有舉辦觀測
卻集合了一堆校友,
和霹靂豬、音緹、鄧po、貿貿、宥辰、還有台北天文社的一票人

利澤海邊是不錯拉,但月亮真的太高,光害很嚴重
後來宥辰帶大家移師到三星,終於把月亮遮住了

很衰耶,幾顆大的、亮的都沒有看到

第二天,我還要開車到中央大學,這晚,我睡不到一小時,
累極!!!!!!

2008/8/12

[新聞]治水新思維 荷蘭還地於河奏效

中國時報/中央大學主辦‧行政院國科會科普傳播補助案 【黃馨儀/專題報導】

 氣候劇烈變遷,許多國家開始以新思維、新科技來防堵水患、整治河川,希望降低天災造成的損失。60%以上的國土都在海平面下的荷蘭,如今研發美觀又環保的「兩棲屋」(Amphibian Houses),盼與水共存。

台北縣副縣長、台大土木系水利工程組教授李鴻源表示,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對全球災害熱點的調查,台灣約有73%面積及人口暴露在颱風、水災、土石流及地震等天然災害中,比例居世界之冠,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傳統防堵治水 事倍功半

 因此,防洪治水是台灣與生俱來的重要課題,以往我國以加高堤防、增設抽水機等工程方式防堵水患、與水爭地,結果卻事倍功半,傳統的洪水管理已無法解決問題。若能以土地規畫、治水雙管齊下,未來也可成功解決西部低漥地「遇水則淹」的窘境,更可創造無限商機。

 世界各國面臨越來越頻繁嚴重的水患災害,人們逐漸體認到對土地及河川的不當管理和人為破壞,如堤防、攔河堰、水壩、水泥護岸等防洪工程,竟也是造成水患越來越嚴重的幫兇,也證明了以防堵為主的治水策略徹底失敗。

 自古以來就不斷與海爭地的荷蘭,已放棄過去以工程與洪水作戰的防洪政策,開始以「還地於河」的策略取代堤防等傳統防洪工法。雖然荷蘭現有的堤防設計標準,足以抵抗1250年才發生一次的大洪水,但2/3的國土低於海平面的荷蘭,已不敢全面仰賴過時的治水觀念和技術。



荷蘭建兩棲屋 居民與水共存

 李鴻源說,如今荷蘭政府將河流兩岸的堤防往外移,增加行水面積和蓄洪量,回復河川原有的蓄洪力及生態功能,不但可徹底解決水患,也可創造人類、河川和土地的新關係。荷蘭更已打造出37棟「兩棲屋」,讓住宅可安全地漂浮在水面上,讓居民脫離水患之苦。

 反觀我國西部地區,超過1000平方公里、1/10以上的平原低於海平面,但養殖業每年仍超抽約60億噸地下水,長期造成嚴重的地層下陷。嘉義縣沿海低窪區過去每年以10公分的速度下陷,只要雨量稍大或颱風侵襲,必定淹水。李鴻源說,其實不用等到海水上升,嘉義縣就會「自動」消失。



搶救嘉縣低地 魚塭復育濕地

 若要挽救嘉義縣危機,李鴻源表示,不但要嚴格管制地下水抽取,將沿海區的魚塭復育為人工濕地或滯洪池,同時可結合土地重畫、產業轉型,發展觀光休閒農業,他估算,只需160億元,即可在2至3年內有顯著成果。但若用傳統治水方法,水利署250億元的投資,恐怕 5至8年內仍會付諸東流。

 李鴻源也說,「不要怕民眾抗議、不接受,只要政府有誠意與民溝通,再加上各部門的配合與協調,才能真正治理水患、創造雙贏。」

-----------------------------------------------------------------------------------
硬攔硬圍不行啦 全球暴雨頻繁台灣名列前茅 【黃馨儀/專題報導】
 
 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氣候及海平面上升,逐漸改變洪水的發生頻率與嚴重性。近年飽受洪水之苦的台灣,是全球暴雨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暴雨紀錄大都很接近世界紀錄,其中90分鐘、2小時及3小時的累積降雨量,更維持世界紀錄。
 
 一般而言,台灣的年平均降雨量約2500毫米,山區降雨為3000至5 000毫米,暴雨特性為狂、急、烈。在氣候變遷影響下,台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姜善鑫1990即提出上述分析。大自然的變異,也直接挑戰人類的防災思維與技術。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天浩說,1920年至1985年間,全球氣候的溫度、雨量都大致穩定,工程師得以綜合統計分析不同年度水文、氣象事件,訂出「重現期保護標準」,據此決定防洪設施的重現期保護標準。



災害規模大 重現期理論失準

 1985年後,全球暖化趨勢明顯,均溫不斷創新高,自然災害不但規模增大,頻率也越來越頻繁,「重現期保護標準」失去理論基礎。聯合國的氣候變遷研究報告指出,極端氣候強度明顯增加,全球豪雨、乾旱有增加趨勢。

 近年,很多國內氣象站觀測到日雨量高達1000毫米,等於平均年降雨量的1/3到1/2。1996年的賀伯颱風,阿里山站更曾經發生高達了1 748毫米,幾乎與世界紀錄值1870毫米並駕齊驅。

 以淡水河整治工程來說,堤防已高達海拔10公尺,未來若繼續以加高堤防的方式因應洪水災害,即使斥資上千億,加高所有橋樑工程、道路設施,在氣候劇烈變遷的趨勢下,仍有可能若干年後仍然無法應付洪患。

 再以嘉義沿海低窪地區來說,由於養殖業長期超抽地下水,某些地區以每年平均10公分的速度下陷,一旦遇豪大雨必定淹水、積水更難排除。李鴻源憂心指出,不到10年、不用等到暖化後海水上升,嘉義地區自動就會「淪陷」,部分地區將淹沒在海平面下。

 他指出,如今若要根治水患,不能再依賴以往的建設防波堤、水門,不重視滯洪區的盲目建設,更可能使原本的滯洪區因此癱瘓,造成更大災害,變成「錢丟得越多,賠得越慘」!例如,以往發生水災,沒有足夠的抽水設備常成為被檢討的對象,但卡玫基襲台造成台中重畫區大淹水,就明顯反映出整個土地規畫的粗糙與缺失,與硬體設備無關。



卡玫基水患 顯示土地需規畫

 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全國169處淹水地段中,166處位在都會區,主因是「排水不及」。都市往往沒有足夠流量的下水道,一旦瞬間雨量暴增,下水道、排水孔無法舒緩流水,馬上就流入商家或民宅,造成路段的積水與交通阻塞。

 李鴻源說,「要根除淹水損失,不能再以築堤防洪工程硬擋硬圍,而是要從基本的思維改變。」近年來,世界各地不斷發生異常氣候,最高溫、最低溫、雨量等氣象紀錄也不斷重寫,導致災害發生率越來越高。這也在提醒人們,在與大自然抗爭時,不要忘了要尊重孕育生命的土地,才能永續生存。

-----------------------------------------------------------------------------------
《小檔案》重現期愈大 洪患強度愈大 【黃馨儀】

 治水工程或防洪設計普遍採用「重現期」來描述水災發生機率與強度的關係。重現期保護標準的訂定,是根據河川或排水集水區內過去曾發生降雨或洪水紀錄等水文條件,再權衡計算工程投資和洪災損失經濟的結果。
 
 重現期的單位是「年」,時間愈長、強度愈大,但每年出現機率也愈低。我國中央政府掌管的主要河川,防洪多採用100年重現期保護標準,也就是平均每100年才會發生1次的大洪水溢堤,縣市政府主管的次要河川是50年、非都市的區域排水系統是25年、都市雨水下水道重現期僅3至5年。

 目前洪水頻率最高的是台北盆地的淡水河,重現期為200年,是非常高的保護標準。隨著地球暖化的氣候變遷趨勢,台灣降雨變得更劇烈,意味著原本5年才發生1次的暴雨事件,可能驟變為3年1次。

 從重現期數字的變化,可以看出洪患頻率多寡,重現期下修代表氣候變遷的殺傷力提高,也意味著極端氣候增加的隱憂。

原文轉載自【2008-08-10/中國時報/B4版/科學周報】
http://tech.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Inc/2007cti-news-Tech-inc/Tech-Content/0,4703,171705+172008081000355,00.html

[新聞]星星的眼淚!8月英仙座流星雨報到!

想看流星雨嗎?八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主要的流星雨之一,數量多且穩定,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活躍期間至8月24日,預估今年極大期將發生在8月12日晚間19:30,台灣地區的最佳觀星時間是在8月13日凌晨月亮西沈後至天亮之前的下半夜時段。

同時,天文館也建議,在天空晴朗無雲、沒有光害且輻射點在天頂的最佳狀況下,每小時最多可以看到100顆!觀星民眾不妨選擇一處沒有光害、視野開闊的地點,欣賞這場天空煙火秀,或利用可長時間曝光的相機拍攝天空,還有機會捕捉亮度直逼金星的彩色火流星!

八月份除了英仙座流星雨之外,還有五顆肉眼可見的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將同時聚集在黃昏的天空中。喜愛觀星的民眾千萬不要錯過這場星空饗宴!更多相關資訊請上網查詢:台北天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www.tam.gov.tw。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12

2008/8/7

高三總複習講義 填空


p.11
大潮:初一、十五。小潮:初七、二十二。

p.12
運動:→←,←→,↓↑。 震源:淺源、淺-深源、淺源。 斷層:正、逆、轉形。
地形:中洋脊.裂谷.地塹地壘、褶皺山脈.海溝、轉型斷層。 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岩。
中洋脊.東非裂谷、台灣.喜馬拉雅山脈、聖安得列斯斷層。

p.17
硬度:抵抗磨損,2-3,3-4,5-6,約6。
解理:平滑,3,1,2,2。
斷口:粗糙。
其他:磁鐵礦,雲母,方解石,雙折射,CaCO3,稀鹽酸。

p.18
化:石膏、鹽岩。
生:石灰岩、煤層。


。。



2008/8/6

96學年度高二ch10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2.DD 3.AC 4~8.EECBA 9~10.DA

第二部份:
1.21600000000公噸,39.13公升
2.D,封閉構造且無斷層經過,液化的二氧化碳不易外洩

96學年度高二ch9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5.ECDCE 6-10.ECBCC

第二部份:
2.(1)第三次,約50% (2)中生代與新生代的分界
4.(1)1998 (2)1910~1945和1976~2000

96學年度高二ch8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4.CBCA 5-10.BBCBAC 11-12.DB 13.AB

96學年度高二ch6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6.CDCDDB 7.B 8.AE 9-10.BC 11.CE 12.BC
13-14AEB

第二部分:
1.ACDIJKLMO
4.(1)A (2)D (3)A (4)C (5)CD

96學年度高二ch5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5.CBDCA 6-10.CCCBD 11-14.CBBD

第二部分:
2.BC 3.100倍 4.A型氫原子譜線最強,K或M型金屬譜線較強
5.(1)鈉 (3)由左算來第五條無法與下方五種氣體對應

96學年度高二ch3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5.DABDD 6-11.BBDCBB

96學年度高二ch2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D 2.BD 3.B 4.AE 5.D 6.A 7.D 8.B 9.B 10.B 11.B 12.A

第二部份:
1.A 2.B

96學年度高二ch1習作簿解答

第一部份
1-5.DBDAC 6-9.BCBA 10.AG 11.BE 12.B

第二部分
1.C 3.可以 4.C 5.B 7.圖

2008/8/4

李家同:浮躁的社會 如何能解決問題

世界上,有些人非常冷靜,有些人卻非常浮躁。

冷靜的人遇到危機,可以鎮靜而深入地分析危機發生的原因,從而想出解決的辦法。因為他的思考常常深入問題的核心,他的解決方案比較能徹底解決問題。浮躁的人在危機來時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責怪別人,這種做法當然沒有什麼用。

在找出問題之所在的時候,浮躁的人通常憑直覺或感覺。他們沒有深入探討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因此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只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嚴重的是:浮躁的人會在危機中表現出無比的慌亂,不要說深入的思考,連膚淺的思考都不可能。

國家社會浮躁 人民臨危慌亂

如果一個國家社會浮躁,民眾會在危機中表現得非常慌亂。他們會將小事化大事,而且他們會習慣性地指責別人。一個例子是油價大漲。油價漲,的確是問題,但油價大漲卻不是一件正常的事,其中原因也是可以冷靜地加以分析的。一個浮躁的社會,發現油價大漲,第一個反應就是認為大禍即將臨頭。第二個反應是指責政府,好像政府應該對油價大漲負責。

股市大跌,也常會使社會出現嚴重不安,而且也一定會指責政府,好像政府有能力使股市反彈。最奇怪的是政府官員也作此想,他們也會慌做一團地設法救股市。

一家工廠,可能會出現生產線異常的現象,這種情況是很嚴重的,因為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可能全部不能用。雖然情況嚴重,出現在現場的仍然是一批不慌不忙的專家,他們會冷靜地觀察,先想出一個應急的辦法。然後一定會更深入地討論,希望以後這種問題不會再發生。這家工廠的董事長該不該在第一時間出現在現場呢?絕對不會。因為董事長並非專家,他的出現毫無意義。

危機靠專家 領袖哪有特效藥

我們國家當然會有危機,每次有危機,我們比較看不到專家出現,但我們卻認為總統與閣揆一定要立刻出現。好像他們一出現,問題就得以解決了。以水災為例,我們能盼望這些大官們做什麼呢?治水絕對要靠專家的。我們是一個有浮躁傾向的社會。我們無法靜聽專家冷靜的分析,反而寄望領袖們立刻搬出特效藥來。但是世界上那有什麼特效藥?我們本來就有些浮躁,當我們發現沒有特效藥,我們會變得更不鎮靜。

我希望我們國家的意見領袖們能夠領先表示鎮靜和冷靜,並深入而平心靜氣地分析問題。絕對不要說一些刺激情緒的話,我們的社會已夠浮躁了。浮躁的社會,不僅不安定,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地解決問題。(本文作者為暨南、清華、靜宜大學榮譽教授)
【聯合報╱李家同】2008.08.04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4

2008/8/3

[新聞]蝴蝶效應? 風力發電恐改變氣候

利用風車來發電,可以產生沒有污染的乾淨能源,一向被認為相當環保,但大量的風力發電機,也可能影響自然環境。美國堪薩斯州的居民就發現,風車出現之後,當地的松雞(一種鳥類),已經漸漸消失,而且風車吸聚了大量的風,也可能因此改變區域的氣候,對環境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

利用風車來產生能源,在堪薩斯州已經超過100年的歷史,而隨著科技的更新,先進的風力渦輪發電機,在當地已經處處可見,雖然一般認為,風力發電沒有污染,符合現代環保的要求,但當地居民可不這麼認為。

堪薩斯州居民表示,「有人會因這些風車賺錢,而其他人將遭受苦果,這些風車也會對環境造成傷害」。堪薩斯州的居民發現,當風車愈來愈多,當地的松雞已經逐漸消失,而且風車破壞自然景觀,甚至可能會改變當地的天氣。

雖然目前沒有科學的證據,證明大量的風車,會改變區域的自然生態,或天氣型態,但堪薩斯州的居民相信,風力發電並不環保,對環境反而會造成另類的傷害。(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陳國華2008/08/03 )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3

[新聞]波蘭挖出2億年前暴龍祖先骨骸 品種前所未見


(路透華沙2日電)古生物學家在波蘭(Poland)南部一處磚場挖掘,挖出一具之前未見的暴龍祖先骨骸。

波蘭科學院(Polish Science Academy)的考古團成員蘇勒吉(Tomasz Sulej)說,這隻掠食恐龍暫名為「龍」,生活在大約2億年前,有5公尺長,用兩隻腳行動,最長的牙齒有7公分長。

蘇勒吉1日表示:「這是到目前為止尚不為人知的完全新種恐龍」,「甚至沒有人預期那個時候有這種恐龍存在,所以這讓我們對暴龍族群的演化有更新的認識。」

這句骨骸是在距離華沙(Warsaw)200公里的萊所威瑟村(Lisowice)一座磚場挖掘到的。(中央社翻譯,路透社 2008/08/03)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3

[新聞]NASA證實 火星真的有水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家卅一日說,該署「鳳凰號」火星登陸艇對火星北極土壤進行數周測試後,終於經由化學分析證實火星上有水。

水被視為生命的源頭,擁有水,似乎可以說明火星上可能具有孕育生命的基本環境,進而讓科學家評估火星是否能提供人類生存的條件。

「鳳凰號」五月廿五日降落在火星北部平原,傳回地球的照片顯示四周是凹凸不平的土壤,上面散布著白色條紋。數周前拍攝的照片證明這裡是一片冰原。

洛杉磯時報說,登陸艇以機械臂刮取了一些科學家相信是冰的白色物質,放進艇上的小爐子烘烤。研究團隊卅一日提出證據,顯示這些物質確實是水。這是地球發射的太空船首次在別的星球「嚐到」能夠孕育生命的水。

「鳳凰號」上的熱力與排放氣體分析器(TEGA)的質譜儀顯示,機械臂刮取的物質在攝氏零度即融化,並在水的沸點達到沸騰狀態。

科學家面對的真正挑戰,不在於找到冰,而是要把冰放進分析器附帶的測試爐。這些小爐子共有八個,口徑只有鋼筆筆芯大小,要把土壤放進去非常困難。幾周前他們終於靠著點滴的方式,把一個土壤樣本放進一個爐子裡。

把冰放進去更難,因為冰塊不是氣化就是黏在機械臂的挖斗裡,讓科學家沮喪得放棄放冰,決定把另一份土壤樣本放進第二個爐子,並用四種熱度加溫。剛用第一種熱度加溫到冰的熔點,質譜儀就測到爐子裡的物質改變,顯示爐子裡居然有冰。

洛杉磯時報說,這份樣本所含的冰極少,可能只占百分之一左右。未來幾天TEGA儀器將逐漸把樣本加溫到華氏1800度(約攝氏993度),並不斷檢驗冒出的氣體,以探究其中是否存在有機化學物質,也就是人類所知的生命基本組成因子。
聯合新聞網 2008/08/02 07:40 國際中心/報導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8.3

頭城海水浴場 消失了

【聯合報╱記者羅建旺/宜蘭縣報導】
「曾是北部地區重要消暑勝地的頭城海水浴場,已自台灣地圖消失!」宜蘭縣府十年前,向漁業署爭取興建烏石港,導致浴場近二公里長灘及廣約六十座足球場大的沙丘消逝不見,縣府決定向內政部申報廢場。

成功大學河海工程系主任許泰文感慨表示,「頭城浴場是台灣因人工建物影響到海岸地貌消失的首例」,值得政府與環保人士重視。宜蘭縣環保人士則以「痛心」形容,強調當時就曾提出預警「會造成浴場沙灘消失」,如今證實,「很難認同,卻只能接受」。

「咦,不是海水浴場嗎,怎麼不見沙灘?『裝肖仔』(戲弄人)!」曾到訪過頭城海水浴場的遊客,看到如今的景象,大感驚訝。

不只如此,「頭城海水浴場」的指標依舊豎立,不知情的遊客到此一遊,當場傻眼,「怎麼沙岸成了石岸,又不能玩水,哇咧」。河川局為了護岸,投置大堆石塊補救,就成了今天主客易位的景象。

位在太平洋濱的頭城浴場,曾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但短短十年中,整座浴場七公頃沙灘,加上向北到大坑里海堤,往南到竹安河口,長二千公尺、寬近二百公尺的延伸腹地,年年縮減,現已完全被海水覆蓋不見。

「主要原因是浴場北側的烏石港突堤,攔住原本要補充沙灘的漂沙。」水利署第一河川局代理局長韓光恩說,十多年前烏石港動工築堤後,漂沙被攔截在海堤以北堆積,在外澳形成沙灘新生地,海堤以南的頭城浴場,沙灘少了漂沙,海岸嚴重被侵蝕。

「這就是海岸建港最明顯的問題。」宜蘭大學環工系教授張章堂說,建港築堤會引起所謂「突堤效應」,港堤攔住漂沙,沙灘沒有了沙源,加上海水侵蝕,消失更快

頭城海水浴場即將走入歷史,縣府工商旅遊處長游文祥說,海水浴場已名不副實,因此向內政部申請撤銷,改名為濱海園區,以免誤導想戲水的民眾。
【2008/08/03 聯合報】

照片說明從前(上)和現在(下)的頭城海水浴場。
本報資料照片、記者羅建旺/攝影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08/03



左側兩圖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