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19 09:35
「暖化還是急凍?氣候與氣象不同 媒體瘋狂學界冷靜」(彭群弼報導)
北半球今年冬天酷寒,多國遭遇雪災的處境,媒體傳出有學者認為:地球可能進入小冰河期,與全球暖化趨勢的看法相反。對此,實務與學術界看待今年冬天的溫度變化以及暖化兩者的關係,其實都很平靜,原因是氣候與天氣的「時間及空間」尺度不同,氣候是大範圍、長時間變化,天氣是短期內的改變,這一波天氣的震盪,是否影響暖化趨勢,恐怕言之過早,更何況,有關暖化趨勢也有不同的看法,主要原因都是人類對於地球大氣運作的「內部機制」,至今了解有限,許多可能影響氣候的系統,都沒有「可預報度」。因此,多數都是「事後分析」,鮮少可以「事前推測」。在科學界還需要時間去努力了解,外界的種種說法,都是過於簡化,媒體炒作的現象。
2005年台灣地區三月份出現三月雪,合歡山冰封,積雪多到讓門都打不開,當年有學者發表看法認為:暖化的腳步出現放慢的跡象。事實上,美蘇冷戰期間,當時國際間最熱門的話題,電影的劇本裡常常提到的,都是人類將面臨核子冬天。暖化是八零年代之後才出現。所以,地球究竟是冷?還是暖?隨著今年冬天北半球急凍,暖化與非暖化的爭論,成為媒體追逐焦點,特別是參加失敗的哥本哈根會議的各國領袖,離開時遭到大雪圍困的場景,尤其諷刺。
學術界及氣象實務界對此倒是相當平靜,與媒體及政治人物的興奮程度,似乎一點都「不熱」。對此,相關人士表示,氣候預估與每天發佈的天氣預報,無論在時間或空間的尺度上,都有極大的差異,但外界常常把氣候與氣象的說法,混為一談。氣候的變化往往需要極長的時間,因此,一個冬天的寒冷,是否會衝擊到整個氣候朝溫度上升的趨勢產生影響,目前言之尚早,畢竟,如果產生影響,也要等到「很久」以後!更須注意的是,這種關連性所需要的理論基礎及科學證據,都還有待努力。
以今年冬天嚴寒的「北極震盪」為例,氣象界都很清楚,北極震盪的變化,「沒有」可預報性。因此去年12月,氣象機構對今年冬天看法還維持再正常到偏暖。主要的原因就是人類對於大氣變化的內部機制,了解非常有限,甚至大部分不了解。以暖化最重要的二氧化碳排放為例,是不是「最重要」升高溫度的原因,困難也相同:只到結果,但不清楚確切完整的原因。但因為人類對「天氣」的感受是強烈而敏感的,因此每,隔一段時間人類就會因為天氣的短暫變化,引發對氣候發展的焦慮與困惑。
有人形容,從平均溫度上升的趨勢來說,地球發燒了,但原因是感冒?還是其他的可能?並不清楚,但總是要先開的處方試試看,節能減碳是目前人類可以努力的方向,先作做看,有沒有用,就要看問題的根源是否與現在的診斷一致,如果不是,再嘗試其他的方法。學術界及實務界都還需要時間,嘗試去去了解許多一直都不了解的簡單問題。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10.1.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