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9/9

尋找未知宇宙 歐洲大強子對撞機明試運轉

(中央社記者何宏儒台北九日電)「質量」的來源是什麼?在物理學上,為何有些粒子很重、有些很輕、有些根本沒質量?在人類已知4%的宇宙成份之外,另外96%的「暗物質」、「暗能量」到底是什麼?
物理學家依過去累積的理論計算與實驗數據,建構出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但仍不足以解釋宇宙間所有物理現象。

為解答這些問題,位在瑞士日內瓦的歐洲共同加速中心(CERN)建造下一代大強子對撞機(LHC),正進行史上最龐大國際合作計畫;而尋找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及超對稱粒子,以瞭解物質構造、探索新物理現象,則是實驗計畫主要目標。

CERN預定日內瓦當地時間明天上午9點半至下午6點,首次在LHC主環注入,並且循環粒子束,進行試運轉。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1999年起,每年投入新台幣數千萬元,支助LHC實驗計畫中的「ATLAS」(由中央研究院參與)和「CMS」(由台大物理系、中大物理系共同參與)兩偵測器建造、測試、運轉。

參與其中「CMS」團隊的國立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熊怡表示,LHC開始運轉後,每年約產生15000000GB的實驗數據,約相當100萬張DVD。

而參與「ATLAS」團隊的中央研究院物理所研究員李世昌表示,1999年至今,國科會每年約支助2實驗新台幣3000萬元,約佔LHC實驗總經費的千分之六至七。。國科會表示,迄今支助總額約4億元。

熊怡說,LHC試運轉啟動時間為台北時間明天下午3點半,CERN並將進行網路實況轉播,網頁連結為http://webcast.cern.ch/。970909  
原始網頁



探索宇宙粒子 我科學家有份

記者江昭青報導
探索宇宙起及演化,是物理科學家最大的夢想,但先得對宇宙中的「粒子」,深入了解。歐洲共同加速器中心(CERN)集合全球科學家,製造出大強子對撞機(LHC),將在明天注入粒子束、讓它們循環,為下個月的「粒子碰撞」實驗做準備。

台灣科學界也參與其中,強調此實驗「不會造成黑洞」。

實驗團隊成員之一的台大物理系教授熊怡表示,世人目前對宇宙的了解,僅有4%,其實宇宙中也存在許多粒子,人類對這些粒子的了解很有限;此外「質量」的來源究竟是什麼?都待研究。

歐洲學界在多年前就集合全球科學家,製造出先進的「大強子對撞機」(LHC),擬進行「粒子碰撞」實驗,以了解更多粒子的特性。我國的台大、中央及中研院學者則在 1999年,在國科會經費支持下,加入計畫。

熊怡說,LHC設於法國與瑞士邊界一處深100公尺的地底下,內有長達27公里的真空通道,明天在法國時間上午九點(台北時間約下午三點半),將注入粒子束,且讓它們循環;十月三日進行粒子碰撞。

台灣在此實驗中,參與的是LHC中的兩個偵測器的實驗(CMS和ATLAS);因此研究會產生大量數據需要分析,一般的電腦無法應付,CERN還在全球設了10個網格電腦中心,接連大量電腦協助運算,台灣為亞洲唯一的中心(Tier1),就設在中研院內。

原始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