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2

文琪訂婚宴

我的第一場婚禮攝影照片

http://www.cloudw2p.com/album/bookprev.php?BID=2c04437cc12ad860ead20e80156b23846850dfd4

恭喜文琪,要幸福喔 2012.11.17

台灣激瘦… 海岸線不能再退!

【聯合晚報╱記者羅緗綸、簡榮輝、邵心杰、張進安/連線報導】 2012.12.22 02:48 pm
台灣國土淪陷,政府迄今拿不出有效對策。宜蘭五結親水海岸原本百公尺縱深的沙灘地,如今已經倒退剩下10多公尺;花蓮豐濱鄉土地2年來有超過16公頃的海岸線土地沉入海底;屏東大鵬灣國家風景區出海口邊的東港鎮南平里,近年來海水不斷逼近,里民憂心不已,政府將投入3億8千萬元養灘,但效果難料。台灣海岸侵問題,已成沿海居民夢魘。
●宜蘭 海邊出現大斷層

宜蘭五結鄉季新村長林炎坤表示,以前民眾到海邊沙灘逐浪戲水,從停車處走到海邊,通常都需要10分鐘時間,當時的沙灘地一望無際;現在的沙灘地則剩下不到10公尺縱深,並出現3公尺深的大斷層,讓人怵目驚心! 
2年前第一河川局花了1100萬元拋投500公尺的箱籠,去年又斥資2800萬元,延伸箱籠長度。這些箱籠雖然發揮防阻海浪的功能,但遠遠趕不上海岸被侵蝕速度。
●東港 護堤被沖毀
屏東東港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第七河川局為與大海爭地,提出「大鵬灣至南平里海堤人工養灘及環境營造」規劃,總經費約3億8千萬元,要在3年內執行完畢,解決南平里沿岸護堤被沖毀的問題。 但東港鎮地方人士認為,南平里當地海水位不斷上升,造成護堤被沖毀,已經嚴重威脅里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對相關單位動作牛步化,相當不滿。 高雄市長陳菊、屏東縣長曹啟鴻則對高屏海岸線逐漸後退,國土流失,可是中央沒有任何部會負責大為不滿,認為問題嚴重已到不容忽視地步。
●旗津 沙灘流失6萬坪
根據高雄市政府的監測資料顯示,旗津近10年流失沙灘面積超過6萬坪,大約是30座足球場的面積。由於中央卻沒有單位要負責,高雄市只好自己編經費挽救海岸,目前已花了7億元整治旗津海岸,但除了旗津,高雄市偌大的西海岸海岸線也在逐漸後退,亟需中央部會出面處理。 
曹啟鴻則以屏東縣為例說,為了減少海岸線被沖蝕,就用消波塊,可是海浪繞過消波塊,照樣沖蝕海岸,屏東海岸線也逐漸退縮。
●台南 長浪可及村落邊緣
在台南,北門區雙春海灘因長期受海浪侵蝕,沙源大量流失,近3年來海岸線退縮上百公尺,導致沿岸防風林被風浪摧毀殆盡,完全起不了作用。目前海岸距離村落只有2公里遠,居民唯恐大浪恐侵襲家園,「大家遲早要搬家。」 雙春里長李連興說,當地海域曾被評比為最美麗海灘,每到夏天人潮不斷,近年沙灘流失後,沿岸防風林樹木早就死光所剩無幾,大浪甚至捲進內陸觀海亭,最嚴重時,長浪甚至侵入距村落只有數百公尺遠的遊客中心,水淹數十公分高。
●新竹 防風林變漂流木
新竹縣竹竹北市尚義里海岸線長年受海水倒灌沖刷,防風林形成漂流木,海岸線退縮逾50公尺,生態、居民環境都受破壞,里民無不盼望政府興建堤防保護。 目前竹北海域受侵蝕的範圍,從鳳山溪起約達5公里長,不斷惡化。「原本魚塭距海岸約百餘公尺,如今約20公尺」沿海養殖業者郭宮寶表示,當地60餘公頃魚塭,養了烏魚、草蝦,年產值1億,如今看著海岸流失了,防風林因海岸淘空了,倒伏枯死,防風林後方約20公尺就是魚塭。 東海岸土地也遭大海侵蝕、流失。花蓮縣政府經比對99年以前地籍資料,發現有超過16公頃左右的海岸線土地流失,甚至有幾筆私有土地完全沉入海底,當地民眾感希望政府能夠加強海岸穩固工程,保護他們的土地。 【2012/12/22 聯合晚報】 原始網頁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3/7583954.shtml

科博館孫維新教授破除2012末日七大迷思

http://youtu.be/IkOMgrGGXII

2012/12/10

2012.11.14澳洲日全食 影像紀錄 原始網頁 http://player.vimeo.com/video/53641212

2012/12/8

2012.12.8 師生合作探究學習工作坊成果發表會

網路相簿請見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00936423305231126256/albums/5824770049974050993?authkey=CKuCy7m3-bz1jwE

2012/11/30

2012.11.30 地科學科中心種子教師成果發表會

網路相簿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21130?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11/27

2012雲南考察 -1



雲南相片本1_http://www.tintint.com/project/info/56353716eb4
雲南相片本2_http://www.tintint.com/project/info/06353747f22

2012雲南考察-2



雲南相片本1_http://www.tintint.com/project/info/56353716eb4
雲南相片本2_http://www.tintint.com/project/info/06353747f22

2012/11/18

2012.11.17~18 夜宿海生館+挑戰阿塱壹

2012.11.17~18 網路相簿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2111718?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11/13

「水都」威尼斯大淹水 廣場變游泳池

012年11月12日10:56 義大利「水都」威尼斯因連日豪大雨,全市有7成泡在水裡,淹水深度超過1.5公尺,連著名觀光聖地聖馬可廣場都變成游泳池,讓當地居民不禁調侃:「我們真的住在『水都』!」
面對全城淹大水,有200位居民被迫撤離家園,也有不少當地人乾脆穿泳裝出門,直接把全威尼斯當作游泳池使用。當地不少商店因淹水而停止營業,觀光客也只能苦中作樂,涉水逛街。雖然淹水對威尼斯人來說,已經不是第1次,但翻開威尼斯150年來的歷史,這次淹水的程度可以說是史上第6嚴重。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bxzorMRN3s8

2012/11/12

高一地科全華版講義 勘誤

*p.135 14.圖上甲箭頭需移到轉型斷層處 *p.174 聖嬰與反正常年現象比較表格: 反聖嬰大氣敘述:西太平洋地區與東太平洋地區 敘述相反   *p.180 多選==>應選"三"項
*p.88:二多選題:23.CD =>BD.
*p99:範例4(3)答案為c.(4)答案為D

*p.117:第24題(1)圖=> 圖上1右側的鋒應為暖鋒(兩個符號都是半圓形)

*解答本p.14右下角武術大會:一單選:刪除16題,17題變成16題(18變17,19變18,20變19)

*p.135:題組14題圖,甲箭頭位置有誤!應改把甲移到"轉型斷層處"


*學習指引:
p.36 4.CD=>BCD
p.37 7.AE=>AD

2012/10/9

高一地球科學實習課:操作天球儀


 原始網頁: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2109?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10/1

社大海邊上課 大浪捲走1學員

聯合報╱記者簡榮輝/宜蘭縣報導】 2012.10.01 02:55 am 宜蘭縣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的學員,昨前往南澳觀音海蝕洞進行戶外課程,一名學員被颱風後的瘋狗浪捲走,救起已無生命跡象,這是宜蘭兩天來第三起溺水,共造成兩死一傷一失蹤。
羅東社區大學講師邱錦和昨天上午帶領生態社廿七名學員,前往海蝕洞進行野外觀察,眾人在海蝕洞旁的峭壁上等待退潮時,站在最前頭的吳錦南(五十七歲)被突來的瘋狗浪捲入大海,瞬間消失在浪濤中。 
邱錦和表示,原本兩周前就要到海蝕洞進行戶外課程,受颱風影響延後,想不到昨天海象惡劣,臨時決定取消,眾人在原地等待退潮準備回頭時發生憾事。 
宜蘭縣消防局接獲報案,立刻前往落海地點搜救,並請求蘇澳海巡隊與空勤總隊從海空協尋,近十二點,空勤直升機在落海地點外三公里處發現卡在礁石的吳錦南,將他吊掛到沙灘,送榮總蘇澳分院搶救無效。 
消防局表示,這是兩天來第三起落海溺水事件。廿九日下午,南方澳內埤沙灘有兩名民眾逐浪時被大浪捲走,六十歲陳書存半小時後被浪打回岸上,送醫救回一命;五十二歲女子鐘秋香一小時後尋獲,已無生命跡象。同晚六點廿五分,釣客李志偉在東澳粉鳥林漁港被大浪打落海中,至今仍未尋獲。 
 原始網址http://udn.com/NEWS/SOCIETY/SOC2/7399756.shtml

2012/9/18

天文軟體Mitaka

很好玩的天文軟體,而且是免費的呦 官方網頁 http://4d2u.nao.ac.jp/html/program/mitaka/index_E.html 
 下載點 http://4d2u.nao.ac.jp/t/files/dl.php?id=69

2012/9/15

2012.9.15 第十屆super教師獎頒獎典禮

相簿網址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2915Super?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9/13

古柏帶20週年:改變太陽系認知的發現

古柏帶(Kuiper Belt)是指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小行星帶。天文學家於1992年發現第一顆古柏帶天體(Kuiper Belt Object,KBO)迄今已20年,已知的KBO多達1,000顆以上。這些KBO的發現,改變了天文學家眼中的太陽系風貌。

事實上,第一顆古柏帶天體的發現應該溯及1930年,也就是原為行星、現為矮行星的冥王星,第二顆發現的KBO則是1978年發現的冥王星衛星—凱倫(或稱冥衛一,Charon)。而「古柏帶」這個名詞,來自著名的行星科學家Gerard Kuiper及後繼的其他行星科學家於1930~1950年代提出的各種假設理論;然而一直到1992年,偵測技術才足以發現海王星軌道以外的其他古柏帶天體。 

左圖是迄今已知的古柏帶天體分佈圖,橫軸為與太陽的距離,縱軸為數量。不過,這些已知的古柏帶天體大概僅佔了所有KBO的一小部分而已。這是因為天文學家只搜尋了天空的一小部分,還未展開全天搜尋的工作。天文學家估計,直徑約100公里以上的KBO數量很可能超過10萬顆,而直徑在100公里以下到1~2公里左右的小型KBO數量更可能高達數十億顆。冥王星和這些典型KBO相較之下算是龐然大物的,因為它的直徑幾近2400公里,不過這樣的大小,開車繞冥王星赤道一周,只相當於地球上從美國曼哈頓到莫斯科的距離而已。大小差異立見。 

絕大部分已知KBO的直徑大約在100~300公里左右,約為冥王星直徑的1/10。但也有些已知KBO的直徑在100公里以下,有些則在300公里以上。事實上,KBO的差異度非常大,例如:
有些是紅色的,有些是灰色的。
有些表面覆滿水冰,但其他的(如冥王星)卻是某些特異的易揮發物質所凝結而成的冰,如甲烷或氮等。
許多KBO擁有衛星,不過都沒冥王星擁有5顆這麼多。
有些KBO的表面反照率非常高(如冥王星),其他的則多半昏暗。
由冥王星的密度推斷,它內部約有70%為岩石。
而有些KBO的密度遠比冥王星還低,顯示它們主要由冰構成。
少數幾顆KBO的密度比冥王星還大,顯示它們的組成中岩石所佔的比例更多。 


如上圖,幾個KBO天體的比較,其中鬩神星(Eris)原本以為比冥王星大,但經過數度測量後,發現它實際上比冥王星小一點點。 

新視界號(New Horizons)計畫主持人Alan Stern表示:關於KBO的這些分類,雖非對太陽系認知最重要的新發現,但是仍有其重要之處。他認為關於KBO對認識太陽系有3個最重要的地方:
1.我們的行星系統遠比之前認為的還大許多。事實上,直到發現古柏帶之後,天文學家才瞭解到這是太陽系中最龐大的結構。在1992年之前對太陽系的認識,就像是少繪製了太平洋的地球地圖一樣。
2.太陽系和其他系外行星系統中的行星位置、軌道橢圓率和傾角等,都會隨時間改變,某些狀況下甚至會成群遷移。科學家有確切證據證明含冥王星在內的許多KBO是在離太陽比較近、現在被那些木星、土星等氣體巨行星所佔據的地方誕生的。
3.最後一點可能是讓人最驚奇的一項:我們太陽系,很可能還有許多其他的系外行星系統,都比較善於製造小一點的行星;換言之,小一點的行星或天體是太陽系或這些系外行星系統中數量最多的族群。現今太陽系中的矮行星數量超過一打(雖然已正式命名的只有5顆),數量已超過4顆氣體巨行星加上4顆岩質行星的數量。但科學家估計在古柏帶中或古柏帶以外的太陽系外側,應該存有的矮行星數量還遠不只如此,可能超過10,000顆以上。

從上述這些狀況來看,要不是發現了古柏帶,人們還不知道原來他們錯過了這麼大一片太陽系領土,不知道原來矮行星很可能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級天體族群,甚至很可能是銀河系中最大的行星級天體族群,不知道原來太陽系裡的行星和矮行星們顏色、表面反射率、軌道和表面組成差異度這麼大,也不會知道絕大部分的行星目前所在的位置其實不是原來誕生的位置。 

新視界號太空船目前已在24AU遠處,預定將在2015年飛掠冥王星系統,之後變朝太陽系更深處去探索。藉由這艘太空船和其他大型地面望遠鏡、太空望遠鏡的輔助,或許再一個20年,人們對太陽系的認識又有一番天翻地覆的改變也說不定。 資料來源:The Kuiper Belt at 20: Paradigm Changes in Our Knowledge of the Solar System. JHU/APL [August 24, 2012] 轉載自 網路天文館 原始網頁 http://pansci.tw/archives/26995

2012/8/4

2011.1.8 望遠鏡DIY研習

網路相簿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5108788009500084533/201118DIY?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7/28

國境之難-東沙巡禮

相簿網址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2736?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7/20

2012雲南地質考察-行李安檢經驗

2012.7.19 
今天由昆明回桃園,在昆明長水機場辦理登記掛行李時,櫃臺小姐跟我說「小姐,你的行李必須打開檢查,請到H2處」
(為什麼是我?我的行李內的石頭並不是最多的,整個行李箱才12.5kg,前面那位王公子他原來的行李還從32kg當場縮減成 29kg)

走到H2,看到我的行李箱由輸送帶滑下來,桌前螢幕上顯示我的行李箱內的X光相片, 可以大致看出箱內有什麼物品及放置的位置。
箱子下方的位置被框了個藍色的框框。
行李檢查區的官員說:「這是海關標的,等一下等海關到了再說」,
還問了句「裡面有石頭呴?」

不到一分鐘,海關到了,先問行李是誰的(哲毅學長陪我進行李檢查室),還問「裡面有石頭呴?是買的還是挖的?」,
學長回答「我們是台灣的老師,來這進行地質觀光,在珠寶展覽會場買了一些化石及礦物標本,也到一些地方地質考察,帶了一些頁岩、泥岩作為教學教具」

官員要我們拉著行李到海關辦公室,路上還問「你們是一群人歐?有多少人?都有帶石頭嗎?都是挖的?還是買的?」(後來聽說我被叫去檢查後,以及我們從行李檢查室走向海關室時,其他伙伴都有看到,其中有兩人特別ㄘㄨㄚ\)

到了海關室又問一次:「有什麼石頭?買的還是挖的?有多少人帶石頭?有沒有鐘乳石?」
(從飛機定位記錄明明知道我們是一群人,由X光也可知道大家或多或少有帶石頭,所以這分明是要套我的話....可是,為什麼是我?我帶的真的不多啊?我的石頭才只有5kg)

進到海關辦公事後要我打開行李檢查,行李箱下方擺著一個個用衛生紙包起來的標本,海關要我打開"自己挖"的給他看,我們回說「打包好都亂了,忘記放在哪裡了」。
我開了一個在會場買的裝菊石的包裝給他看「這是在會場買的」
(學長在旁邊又強調這是教學用之類....),
他自己又開了兩個標本,開了一個剛玉標本(會場買的),開第三個標本時問「這是什麼?」,我回答他「豬肉石」,他語氣上揚道「豬肉??」,「不是啦,這是很像豬肉的大理石」他一邊拆看衛生紙檢查看(肉製品不可攜帶)我一邊又自哀地說「為什麼檢查我?我很守法啊?我好緊張喔?」喃喃自語抱怨。

最後,官員說「沒事的,可以了。你再把行李拉到剛剛的地方重新掛一次行李」

就降.....又增加了一次行李被打開檢查的經歷.

2012/7/10

2012/7/7

全國教師躍登東沙 宣誓我國南疆主權

大成報-2012年07月03日 下午18:30 【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
 為強化國人對南海主權及海洋政策之認識與支持,今年特別由海巡署會同教育部遴薦全國高中(職)教師共25名,於今(3)日起一連4天,結合該署「碧海專案」巡防勤務,啟程前往東沙島,實地探訪、體驗東沙周邊環礁生態及海域執法現況。
「2012東沙巡禮-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營」是由海巡署會同教育部、國防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高雄市政府海洋局等機關共同推動,並透過國家教育研究院、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及海事群暨水產群群科中心推薦國內高中(職)教師合計25名參加,搭乘該署1,800噸偉星艦前往我國南海屏障-東沙島體驗海域執法及環礁生態。 海巡署指出,本次活動藉由甄選國內高中(職)教師實地探訪、體驗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生態及周邊海域執法現況,除使參與人員體會東沙環礁生態與海洋資源之珍貴與重要性,建立對國土疆域及海洋國家之意識與認同外,並希透過高中(職)教師之經驗傳授,擴大建立新一代青年學子對國土疆域及海洋資源保育之認同;航程出發前,海巡署鄭樟雄副署長特別前往高雄真愛碼頭送行,期本活動能彰顯我國在南海主權維護上之用心。
海巡署表示,東沙海域巡護任務,由駐島之海巡人員負責執行,另每月1次結合大型船艦巡邏之「碧海專案」勤務,擴大掃蕩越界捕魚之漁船,有效行使國家主權。藉由本次活動的參與,將可親身感受到東沙環礁生態與海洋資源之珍貴,瞭解政府在南海主權之主張與作為,亦可見證海巡弟兄堅定戍守海疆的決心與能量,使國人對海巡署捍衛南海疆域更具信心,有助喚起全民「海洋興國」之意識!
原始網頁http://n.yam.com/greatnews/politics/20120703/20120703598604.html    


海巡邀教師探東沙 強化南海主權意識

【2012/7/3 18:37】自由時報 
〔本報訊〕為讓我國國人認知對南海主權以及海洋政策,行政院海巡署今天(3日)與教育部遴選共25名的全國高中職教師,結合海巡巡防勤務,從今(3日)起連4天,前往東沙島實地探訪,親自體驗當地狀況,希望藉此活動,能讓這些教師認知南海主權的重要性,將其經驗帶回學校傳授給學生。
 此次行程,是由海巡署、國防部、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及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共同舉辦的「2012東沙巡禮-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營」,並透過教育部遴選的25名教師共同參加,搭乘海巡署的1800噸偉星鑑,前往我國南海屏障-東沙島體驗海域執法和當地環礁生態。  
海巡署指出,此次活動除了讓教師們體會東沙環礁生態,以及海洋資源的珍貴及其重要性,建立我國民眾對於國土疆域的認知,海巡署希望藉由此次活動,讓這群高中職教師,能把經驗傳回給年輕學子,建立我國民眾對於維護南海主權的意識。
 原始網頁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661835&type=%E7%94%9F%E6%B4%BB

2012/6/25

100學年第2學期 小考答案更正

ch5-2 ..9B 答案為B.
..14 改題目:ABCD四星改為BCDE四星,選項中的A星均為E星.
..18 答案為D.

 ch5大卷:
複選6:答案僅B.
複選1:C可選可不選.

2012/6/16

高二地科投影片 網路分享版

請見 https://sites.google.com/site/webearthclassroom/files

2012/6/10

2012.6.6金星凌日 維納斯與阿波羅的浪漫邂逅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5108788009500084533/201266?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5/28

直視日環食 眼球灼傷險失明

〔記者蔡彰盛/竹市報導〕新竹市一名二十六歲女性二十一日觀看日環食的時候,因為沒有事前做好眼部的保護措施,導致被強光直射眼睛造成眼球灼傷,原本一.○的正常視力,變成右眼視力只剩○.○五,左眼也只有○.一,醫師正全力治療中。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說,這名女性聽朋友說當天有日環食高掛如戒指般的奇景,好奇之下就直接抬頭直視太陽。患者說直視太陽當時,原本有雲遮住,沒想到要保護眼睛,結果一陣雲過去,幾秒鐘後,她雖看到日環食,接下來卻發現眼睛已經看不清楚其他景物,趕緊到醫院求診。


黃斑部中心凹嚴重灼傷 
陳瑩山為患者檢查時,發現她眼部黃斑部的「中心凹」,也就是驗光最需要注意的部位,明顯受到嚴重灼傷,且雙眼都是,檢查之下右眼視力僅剩○.○五,左眼也只有○.一。 麻煩的是,黃斑部中心凹是眼睛看東西最重要的地方,人的大腦想看什麼地方,就會透過指令傳送到中心凹,但患者想看的聚焦景物就是看不到,檢查時,還發現雙眼葉黃素都被強光嚴重傷害。 陳瑩山指出,強光傷眼的情形常發生在觀賞日出時,因陽光的忽然躍出;或進行水上運動時,陽光照射水面引起的強光,若沒有做好防護,就很容易傷害到視力。此外,現在很多學童因預防近視,有點散瞳藥水,都會造成瞳孔放大,若在室內走到戶外,忽然的強光照射,也因瞳孔放大的關係造成光線的直射,眼睛也容易受到傷害。 陳瑩山表示,目前先為患者消去眼部的水腫,接下來將進行結膜與眼內注射,希望能儘量挽救受損的視力。 陳瑩山指出,二十一日全世界許多人都不忘觀賞日環食天文奇景,日本此次有超過百萬人看日環食,但也有超過二十名民眾在觀賞過程中,眼部受強光所害而受傷。 他強調,夏天到了,太陽光十分刺眼,大家在做戶外活動時,一定要加強眼睛的保護,最好能戴上具有過濾紫外線的太陽眼鏡,才能玩得開心又不傷眼。 


原始網頁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28/today-life15.htm

2012/5/18

5月21日清晨,千萬別錯過暌違半世紀的太陽火圈—日環食

由於月亮剛好在5月20日凌晨0:14通過2012年中最遠的遠地點,月心至地心的距離遠達406448.190公里;緊接著又在一天之後的5月21/7:47朔,使得太陽-月球-地球連成一直線時,因月亮視直徑比較小,無法完全遮蔽太陽,因而發生日環食現象。特別提醒:日食或一般太陽的觀測,須非常注意安全。絕對不可在毫無任何保護裝置之下,用肉眼直視太陽,因為可能會造成眼睛的永久損傷! 此次日環食,是臺灣地區自1958年4月19日至今、暌違了54年之久的重要天象,臺灣西北部、金門、馬祖等地可見環食,其餘地區可見偏食。日環食發生時間在5/21的5:07日出時分開始,至7:23左右結束;但各地可見的日食各階段時間稍有不同。   臺北天文館為服務大眾,特地推出一連串活動與服務,包含如下 (1) 網路教學專區:提供相關天象資料、教學海報、模擬動畫等,歡迎自由閱覽下載。(臺北天文館日環食專區 http://tamweb.tam.gov.tw/v3/tw/list3.asp?mtype=c9&cate_id=51) (2) 即時轉播:即時播出國內外各天文台與觀測站所見日食與凌日現象。 (天文館日環食轉播網站 http://eclipse.tam.gov.tw/) (3) 日環食觀測活動:5月21日早上05:00~07:30,於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旁邊之雙溪堤防舉辦。現場贈送扇型日食眼鏡。 (4) 『日環食與金星凌日』天象節目: 5/1~6/6,立體劇場,每場影片結束後特別加映。 (5) 日環食及金星凌日系列專題演講:分別於5/19、5/20、5/26、6/2邀請國內外專家於本館3 樓第一演講室進行專題演講。 (6) 扇型日食眼鏡發送:於5/19、5/20兩日的9:00~11:00與13:30~16:00共4個時段,於天文館服務台發送,每個時段限量1500支。 臺灣地區的日食狀況   臺灣地區可見日出帶食,但因緯度關係,各地所見食的情形不同。右圖是環食帶通過區域示意圖,其中紅線為環食帶中央線,藍線為環食帶南邊界線;換言之,藍線以北的臺灣西北部地區及金門、馬祖等外島地區可見日環食,藍線以南的其他區域可見日偏食。各地日食各階段發生時間與食分等資料請參見下方附表。 地點:初虧-[日出]-環食始-食甚-環食終-復圓-食分-可見食況 臺北(天文館):05:07:15-[05:07]-06:09:56-06:10:56-06:11:57-07:23:37__0.938-環食 馬祖:[05:11]-06:10:13-06:12:26-06:14:39-07:24:22__0.959-環食 新竹:[05:10]-06:09:41-06:10:35-06:11:29-07:22:51__0.937-環食 宜蘭:05:06:40-[05:06]---06:10:23---07:23:08__0.926-偏食 金門:[05:21]-06:08:16-06:10:19-06:12:23-07:20:59__0.953-環食 臺中:[05:12]---06:09:43---07:21:38__0.925-偏食 花蓮:[05:09]---06:09:27---07:21:53__0.913-偏食 澎湖:[05:18]---06:09:04---07:20:10__0.923-偏食 玉山:[05:08]---06:08:44---07:21:12__0.899-偏食 臺南:[05:16]---06:08:18---07:19:37__0.905-偏食 高雄:[05:16]---06:07:49---07:19:02__0.897-偏食 臺東:[05:13]---06:07:55---07:19:41__0.891-偏食 蘭嶼:[05:11]---06:07:37---07:19:32__0.883-偏食 鵝鑾鼻:[05:15]---06:06:53---07:18:10__0.875-偏食   由於本次臺灣地區所見的日環食為日出帶食,環食階段的仰角僅12~13度,方位角約73~74度(約東北東方)之間,因此觀察地點的選擇非常重要,需挑選東方至東北方全無建築、山脈或樹木等障礙物遮擋之處。   臺灣本島地區,以鼻頭角以北至富貴角一帶的北海岸區域可見到海平面的地方為最佳觀測點;其他地區若仰角5~10度以上無遮擋,可觀看環食階段者即可。   判斷欲觀測日環食地點是否會被遮擋,可準備指南針測量方向,以量角器0度方向置於眼睛前方,以筆或竹筷量指向10度高的方向,看看有無障礙物擋住視線,就可以知道此地是否適合觀察了。 臺灣地區近期日食天象彙整: -上一次可見的日食:2010年01月15日(臺灣可見日偏食); -下一次可見的日食:2016年03月09日(臺灣地區全程可見日偏食); -上一次可見的日環食:1958年04月19日(基隆至雲林一帶可見環食,其他地區見偏食) -下一次可見的日環食:2020年06月21日(臺灣中部可見環食,其他地區見偏食) -再下一次可見日環食:2215年06月28日(臺灣南部可見環食,其他地區見偏食) 原始資料http://www.tam.gov.tw/ct.asp?xItem=23320292&ctNode=50735&mp=104051 -

2012/5/9

罕见阜康陨石内部透明闪亮似金色蜂巢

坠落地球表面后,没有任何迹象表明阜康陨石不起眼的外表下拥有惊人的内在美,只有切开之后,你才能真正了解这种陨石令人叹为观止的内部景象。阜康陨石内,半透明的黄金色橄榄石晶体闪闪发光,镍-铁则泛着银光,整个内部结构好似一个蜂巢。
亚利桑那州西南陨石实验室的马文-基尔格莱手举一片阜康陨石。阳光穿过时,这种罕见的陨石金光闪闪,展现出令人吃惊的美 2000年,人们在中国新疆省的戈壁沙漠发现罕见的阜康陨石,重量与一辆后开车门小客车相当。现在,这颗陨石已经被切割成很多块,阳光 穿过时呈现出彩色玻璃的视觉效果。最重的一块重925磅(约合420公斤),被一名匿名收藏家购得。2008年,这块阜康陨石在纽约Bonham拍卖行拍卖,起拍价为200万美元,但一直无人问津。 阜康陨石是一种非常昂贵的陨石,每克的价格高达20至30英镑(约合30至50美元)。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南陨石实验室拥有70磅(约合30公斤)阜康陨石。这家实验室表示阜康陨石是21世纪最大的陨石发现之一。这种陨石的魅力超过其他所有石铁陨石,在陨石家族的比重只有1%。新疆发现的阜康陨石并不是最大的,2005年太空岩石猎人史蒂夫-阿诺德在堪萨斯州发现一块1400磅(约合635公斤)重的阜康陨石。 亚利桑那州实验室的专家表示,石铁陨石一半由镍-铁构成,一半由橄榄石构成,外形好似一件采用镶嵌工艺的艺术品。这种陨石据信是行星形成过程的“遗物”。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石铁陨石在完整的陨星内部深处形成。穿过地球大气层时,只有极少数石铁陨石幸存下来,因此非常罕有。2005年2月,新疆阜康陨石被运到亚利桑那州的图森,并在图森举行的宝石与矿石展上展出。亚利桑那州西南陨石实验室表示,他们的阜康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铁陨石横截面,尺寸为36英寸×19英寸(0.91米×0.48米)。
2008年,阜康陨石的最大一块在纽约Bonham拍卖行拍卖,起拍价为200万美元,但一直无人问津。完整的阜康陨石重量与一辆小汽车相当
阜康陨石的特写照片。这种陨石由金黄色的橄榄石和似银一般闪亮的镍-铁构成,彷佛一件采用镶嵌工艺的艺术品 
 原始網頁 http://www.lalulalu.com/thread-2298249-1-1.html 2012.5.9 貼文

2012/5/7

高二地科課本 腦力激盪

4-1 港灣內有堤岸可阻擋波浪產生的水位變化。 4-2 波浪發電、潮汐發電、海流發電、溫差發電。 4-3 大陸棚之下的地殼仍屬於大陸地殼。 4-4 龜山島:火山島。小琉球:珊瑚礁島。 4-5 略 詳見http://ebook.ltsh.ilc.edu.tw/books/jysu/21/#/74


CH6詳見 http://ebook.ltsh.ilc.edu.tw/books/jysu/27/ http://ebook.ltsh.ilc.edu.tw/books/jysu/23/

2012/4/26

找到16小行星 我高中生名列第二

【許敏溶╱台北報導】台灣五所高中共三十餘名高一生,參加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主辦的搜尋小行星活動,歷經近一個月努力,合計找出十六顆小行星,佔整體成果近三分之一,在七個參賽國中名列第二,為參賽三年最佳成績。其中宜蘭羅東高中獲五顆小行星的暫時編號,數年後可望確認命名,參與學生直呼:「辛苦是值得的!」

分析影像找天體

台灣泛星計劃共同主持人、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說,國際天文搜尋聯盟上月十五日至本月十九日舉辦搜尋小行星活動,台灣、美國、巴西、保加利亞、德國、波蘭、葡萄牙七國共四十所高中或大學學生參與;台灣有羅東高中、北一女中、彰化高中、惠文高中、大里高中共三十多名高一生參賽。
陳文屏說,參賽學生透過網路下載尚未經科學家分析的影像,再用軟體找出移動天體,將發現的疑似小行星送回主辦單位就算「初步發現」,台灣初步發現十六顆,經後續觀測並驗證軌道後,即取得暫時編號,得再耗時數年才能將小行星確認命名,命名權歸屬國際天文搜尋聯盟。 

「辛苦是值得的」

羅東高中為首次參賽學校,負責指導的地科老師蘇敬怡說,學生何中楷發現三顆小行星取得暫時編號,是參與學生中最多,何說:「很高興,辛苦是值得的。」
初步發現小行星者並無獎金或獎牌。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說,台灣天文基礎設備不是最佳,能拿佳績讓人感動,凸顯台灣學生在天文影像比對與軟體操作上勝過他國。 
原始網頁: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0426/34186978

2012/4/5

2012中大地科營

活動時間:2012.7.5~7.10
活動地點:中央大學
報名截止時間:5.28
活動網頁 http://escollege.ncu.edu.tw/esc2012

2012/3/4

2012.2.26 參觀中大地科系&大氣系



網路相簿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781360892471779861/2012226

2012/2/25

2012.2 吉村食堂

這是一家新開的日本料理店,
第一次來是過年時,客滿!只得外帶

他的菜色還蠻多選擇的
點份炒烏龍後,
再點一份和風生菜沙拉

炒烏龍先上菜(好餓,2點才吃午餐),
正在大啖炒烏龍時,
被端上來的沙拉嚇到......
很大一盤!
一般的沙拉不都是小小一碟,
不然就是一大盤,價格卻也要上百元,
這一大盤,只要50元!

生菜種類有:大小蕃茄、高麗菜、小黃瓜、黃甜椒、紅甜椒、
玉米(新鮮的,非罐頭玉米)、苜蓿、綠豆芽、奇異果以及紫洋蔥.
沙拉醬另外放,是酸醋底的......
根本可以直接當主菜嘛!

後來又端來一盤點心,
他們說這是招待,不過每次的點心並非都一樣




另一道菜:紫米壽司
它是新菜色,菜單上未見它的芳名


根本吃不完炒烏龍及生菜,只得打包,
下次,還來要再來吃生菜(和風生菜沙拉)
而且還要約朋友來,還想嘗試其他菜色


這家店在宜蘭市復興國中附近....
吉村食堂
宜蘭市復興路二段78號
932-7711
11:00-14:00
16:30-21:00

高二地科 課本習題解答

100學年度第二學期 全華版
第四章
1.D..2.A..3.B..4.C..5.C..6.B..7.C..8.D..
9.B..10.B..11.D..12.B..13.C..14.C..15.略

第五章
ABDDA..BABBA..BCA.

第六章
1-4.CCBA..5.約一分鐘..6.B.

高二地科"學習指引"解答

100學年第二學期 全華版
第四章
一.
1.溫鹽深儀.導電度.壓力。2.表面溫度。
3.風吹.海面高低.浮球波浪站.資料浮標站.海上觀測站。
4.長週期.超音波式.壓力式.浮筒式。5.表層.深層.海流麵條圖.海流儀。
6.溫鹽環流.表層洋流。7.混合增密。
二.
1.聲納.側掃聲納。2.大陸邊緣.洋底盆地.中洋脊。
3.大陸棚.大陸坡.大陸緣積.200.200.海溝。
4.大陸邊緣.中洋脊.深海平原.深海丘陵.海底山。5.破裂帶.轉形斷層。
6.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最大.次之.最小.最深.最淺.次之。
7.大陸棚.琉球海溝.菲律賓海.琉球.琉球.沖繩.呂宋弧溝.歐亞.呂宋.馬尼拉.南中國海。
三.
1.沉積.薄.厚.輝長岩。2.深海沉積物.岩芯。
實力養成:一.CBDDB..CBBCB..CACBA..DBDCC
二.1.ABE..2.AE..3.BCE..4.CDE
三.1.深海平原/海溝/大陸坡/大陸棚/大陸棚/大陸坡/大陸緣積/深海平原..
2.CE/a滿潮.b乾潮.c滿潮.d乾潮/地球自轉+月球繞地公轉所產生的延遲效應/D.越東方越早漲退潮.

第五章
一.
1.可見光.無線電波.紅外線。2.折射.反射.透.拋物面.色差.像差.透.焦點。
3.牛頓.卡賽格林.施密特-卡賽格林。4.經緯儀.赤道儀。5.可見光.無線電波。
6.集光力.解析力.解析力.干涉.距離。7.大氣.電離層.磁層。
二.
1.黑體.短.藍.長.紅。2.氫.氦。3.連續.吸收.吸收.發射。4.高.低.光度。
三.
1.紅位移.藍位移.都卜勒。2.紅位移.遠離.正。3.137億.膨脹.宇宙背景輻射。
實力養成:一.BBABD..CDDDB..BCBCC..DABDDD.
二.1.ACD..2.ADE..3.BCD..4.BCE..5.AE.
三.1.乙雙筒.丙折射.丁反射/丙赤道儀.丁經緯儀/ㄅ尋星鏡.ㄆ鏡筒.ㄇ望軸望遠鏡.ㄈ腳架.ㄉ.重錘/丁/1倍.7倍.45倍.40倍/甲>乙>丁>丙。2.縱-恆星光度.橫-恆星表面溫度/乙丙丁/戊。

第六章
一.
1.大.遙感探測。2.主動式.被動式。3.地面遙測.機載遙測。4.太陽光。5.雷達波。
二.
1.太空.變形。2.海洋.溫度.水位。3.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實力養成:一.BABCD..ADBCC..ADBBD..CA.
二.1.BE..2.BC..3.BDE.
三.1.略/人類。2.乙丙甲/國土監測。

2012/2/22

2012/2/19 參觀台大地質/大氣



網路相簿 https://picasaweb.google.com/54jingyi/2012219?authuser=0&feat=directlink

2012/2/11

復原「水運儀象台」──圓一個李約瑟未完成的夢

台灣光華雜誌 1996年6月 第116頁
文•陳雅玲
宋朝的水運儀象台,是中國古代最精密的天文儀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誤差小於一百秒,追蹤觀測天象的功能,比西方進步好幾百年。然而近一千年來,古今中外沒有人真正重建成功過,包括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

三年前,難題卻被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幾位研究人員解開了…。

(宋紹興年間)

蘇攜這日在家,忽聞奸相秦檜駕臨。原來,秦檜是來宣讀皇上詔書,命蘇攜為朝廷重建一座「元祐渾天儀象」。

這是座精密的天文觀測報時儀器,又叫「水運儀象台」,北宋元祐三年,由其當時官拜刑部尚書、精通律曆的父親蘇頌,帶領一批曉算數、有巧思的官員工匠製作完成的。集觀測、演示、報時等功能於一身,是當今世上最進步的天文儀器。

它的主結構共有三層,上層是用來觀測天文的「渾儀」,中層是演示天體運行的「渾象」,下層是報告時辰的「司辰」,全部「貫以一機,激水轉輪,不假人力」。精密的程度,「占候則驗,不差晷刻」。

最上層的渾儀一共有三層十二個環,上面都有刻度,由渾儀上可以直接對應出二十四節氣的位置,極為實用。而由窺管,可以直接讀出所觀測的星球所在,進而定出它的座標。渾儀上面還有一個大齒輪,和整座儀象台的傳動系統連結,所以負責觀測天象的司天監,可以用渾儀來同步追蹤太陽或恆星的移動。

只可惜這水運儀象台造好不過才三十九年,金人攻陷汴京,全被拆了運到燕京。但或許因為金人不懂組裝,據說最後成了廢棄之物。

幸而蘇頌在儀象台建成之後,寫了一部《新儀象法要》,以文字和大量的機械圖,記述各構件的形制、材料、尺寸,以及整體的構聯方式。

得到詔書後,蘇攜趕緊回老家找出父親舊著,只是研究經年不得要領,他聽說大學者朱熹家裡有渾儀,對水力運轉制度也頗有研究,就前去請益,但還是沒辦法復原成功。

原來雖然《新儀象法要》附有全圖、分圖、詳圖六十多幅,但記載最明確的是渾象,其他有關尺寸的部份卻是缺漏甚多。「書裡關鍵之處被刪掉了,恐怕是為了保密的緣故,」朱熹最後這麼斷言。

歷史的誘惑

大陸學者指出,蘇頌的水運儀象台,是一把研究古代天文和天文儀器的鑰匙。中國自張衡以來,天文儀器多裝有自動化機械,可惜沒有留下記錄,只在歷代天文志裡簡單記載;至於星圖,宋以前的也多遺失不存。但水運儀象台卻具體呈現了中國古代在這方面的成就。

英國李約瑟也在一九五六年三月「自然」雜誌上發表的文章中說:「在七世紀到十四世紀間,中國有製造天文鐘的悠久傳統。」他並認為,中國天文鐘裡的擒縱器裝置,歐洲在十七世紀才有。

雖然儀器精巧,但是文獻記錄不夠詳盡,難免啟人疑竇:如果中國真的早在一千年前就有那麼進步的天文儀器和時鐘,為什麼後人反而做不出來呢?

為了解開這個謎,大陸、日本、李約瑟都曾經嘗試復原過,卻無法說成功:大陸的東西,大家都沒看過它真正運轉;日本筑波博覽會上,只復原出樞輪及報時部份;李約瑟則在早期做過樞輪的模型,後來卻不知何故而擱置下來。

這「歷史的誘惑」,在七年前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廳」建館時,又再度復活。這次被「勾引」的,是當時的館長漢寶德。

中國的「水文化」

當初博物館中國廳的設計,是由日本丹青社得標。漢寶德解釋,那時兩岸學術交流尚未開放,研究中國科技史的資料雖然很多,但台灣這邊看不到,而日本卻可以取得大陸的一手資料。「一開始,丹青社是要放一台清朝天文台的渾儀,我不同意,那座渾儀是外國人做的,我認為它的裝飾性大於科學意義,」他說。

後來,丹青社提了第二次企畫案。結合中國天文、工藝、機械、建築等先進技術的水運儀象台被提出後,立刻得到漢寶德的青睞。就是它。

「不論是從科學的觀點、歷史的觀點,還是民族文化的觀點,復原水運儀象台都很有意義。」現已轉任台南藝術學院籌備處主任的漢寶德說,中國是擅長用水的民族,水是最常被使用的動力,譬如農業水利灌溉的水車,「水運儀象台代表中國水的文化;渾象、渾儀,則可以看到中國人對天的觀念,是中國人心靈的展示。」

不過,由於當時水運儀象台還沒有人完全復原成功過,丹青社打算將案子交給以製作鐘錶聞名的精工社做,以現代的電子裝置來讓報時系統運轉,而且索價超過一億元。

漢寶德明白復原古科技並不容易,加上開館時間壓力緊迫,為了確保屆時不會「開天窗」,只好同意他們。案子報教育部後,沒想到科技顧問室請了幾位科技史專家會商,結果學者並不支持。理由一是太貴;二是「日本人其實也沒有做成功過。」

就在這時,承包科博館工程的營造廠發生財務危機,硬體無法如期完工,開館時間勢必延誤;但同時,水運儀象台復原出來的時間壓力也沒那麼大了。「我改變主意,與其找日本人做,學者一大堆話,做出來也沒什麼光榮;還不如乾脆自己試試看。」漢寶德不服氣地說。

古文「有看沒有懂」

漢寶德手上的牌,其實只是他在台大城鄉所的學生、當時在科博館擔任助理研究員的郭美芳。她在科博館將案子委託精工社的過程中一直參與,對水運儀象台的瞭解,大概是當時國內最深入的。漢寶德派給她一位展示組的技士王永信配合執行,並撥了兩名木工幫忙製作模型,幾個人就這麼展開了日本人索價一億元的任務。

對電腦十分在行的王永信來說,做個模型並不難,難在復古。

「如果用現代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真是太容易了,」王永信記得當時館長漢寶德叫他參與復原計畫時,他拍著胸脯說沒問題,例如水流大小,只要裝一個微處理器控制水筏,要多精確就可以多精確。沒想到漢寶德急忙搖手,「千萬不可以這樣搞,我們是要復原,要以古代的方法來做。」

既然要復原,就不能不先把原來的設計弄清楚。「當初看《新儀象法要》的時候,最痛苦,」王永信提起這件事,就是一臉苦瓜相,「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看不懂了。」

據他猜測,由《新儀象法要》上蘇頌自稱「臣頌」來看,這部書是蘇頌完成工程之後,寫給皇帝看的「報告」。「既然是內行寫給外行看的,寫得太清楚也沒有用。」但要復原怎麼辦呢?「我們就要從『已知』推算『未知』啦,」王永信說。

像是機械部份,蘇頌畫的多是簡圖,而非真正可以據以施工的工程圖。郭美芳在研究出平面簡圖的立體構造,以及構件間如何搭組後,畫出尺寸完整的草圖,交由當時在建築研究所就讀的工讀生謝志鴻畫成電腦圖。

「只畫草圖,尺寸畢竟無法那麼精密,才差零點幾公分兩個齒輪就無法咬合,」郭美芳說,在這部份,現代的電腦倒是幫了大忙。在最後製作階段,她則請成大機械系教授陳鐵城幫忙,她將齒輪的大小、轉速列出,由陳鐵城計算齒輪的齒數。

小公務員的天方夜譚

對研究所時代修過中國建築,念過文言文、熟悉古代建築圖的郭美芳來說,讀《新儀象法要》並不困難,她反而藉著一讀再讀,看出蘇頌當初設計時的諸多巧思,破解了許多謎團。(見「水運儀象台的運轉原理」)

但是單憑一己之力,郭美芳也無法很快找到關鍵。受水壺究竟長得什麼樣子?天鎖又是怎麼運作的呢?幸好來義務幫忙的學弟吳明學因在航發中心任職,對零組件構造和材料特性很有經驗,在千頭萬緒中幫她理出一個脈絡;再加上她到英國參加慶祝李約瑟九十大壽的學術研討會時,結識了大陸科技史專家,在他的幫助下,大陸資料源源而來。

有了資料,她更詳細研讀大陸發表過的研究報告,和《新儀象法要》仔細比對,看差異在哪?會造成什麼影響?這麼做有什麼不恰當?這樣一步步架構出雛形,關鍵漸漸明朗。「我絕對是踩在別人的基礎上做出來的。」她說。

破解設計圖固然不容易,但是原理豁然開朗後,也並沒有解決所有的問題。就以材質為例,必須每個構件的容量、重量一致,才能掌握水量的穩定。但是取材自大自然的竹子、木材,哪有粗細、紋理疏密一模一樣的呢?

郭美芳最苦惱的,也就在這個部份,「我確信水運儀象台可以很精準,但前提是必須有很精準的工人,這對古代的皇帝是有可能的,但對我一個小公務員,是天方夜譚。」

新作的古蹟

幸好在科博館,她的兩個老闆──館長漢寶德,以及主任高振華,無論在會議上、簽呈上,只要是她提出的要求,都儘可能支持。「他們在公務體系中給予我最大的彈性,」對此,郭美芳至今仍感念不忘。而在技術上,過去漢寶德在古蹟修復方面的多年經驗和人脈,也大大派上用場。

今天觀眾到科博館參觀,印象最深的是那古色古香的木結構建築,還有五層木閣中,逢辰打鐘、遇刻擊鼓的小木人們。

負責這部份復原工作的,是從事古蹟修復已有二十多年歷史的慶仁營造廠。由於《新儀象法要》這部份只有一個大概的圖樣,因此郭美芳把工作交給負責人林瑞雄的時候,除了繪出各層斗拱形制、標出主要尺寸外,其他一概由他發揮。

「這是從來沒有的挑戰,非常有意思,」事隔三年,仍保存著當初設計資料的林瑞雄解釋,大木結構的內部空間有限,木料要怎麼上去得先想好,否則錯一步就得拆了重來。另外,古代不用釘,要用哪一種榫頭才恰當?書上不可能畫出來,這也得全憑經驗與功力了。

不過無論怎麼努力,時空移轉,要百分之百復原,不但不可能,也不一定必要。

例如報時的人偶,郭美芳為了考據,從宋磚到繪畫、墓壁畫,所有當時的造型都替他找來了。她在寄來的資料旁,還有過這麼一段評論:「此圖可做雕木範本,但他哥兒倆許是雙胞胎。好像愛吃肥肉──胖了一點。可否商請雕師酌予減肥,頭、身的比例也要修正一點──腿太短了!如此,該員方能錄取──付之司辰之職。」後來林瑞雄果然將人像的臉頰修瘦、腰身提高,現在水運儀象台上的木偶造型,就是這樣來的。

古代造型、現代材質

此外,水運儀象台在材質上也無法完全復古。

根據宋史天文志,水運儀象台在做成大木樣後,翻製成銅,共用銅「兩萬斤」(約為現在的一萬兩千公斤)。但是科博館在復原時,遇到經費、時間,以及製作上的問題。首先,銅的價錢高,若全部翻製成銅,預算不足。此外,翻成銅,至少費時兩年,科博館不能等;最嚴重的是,銅太重,光是一個渾象上的赤道環,就兩百多公斤。如果渾儀、渾象全用銅做的話,「就得用吊車吊上去。這等於要先做水運儀象台,再蓋科博館。」承包製作渾象、渾儀的藝術工作者林健成說。

問題是,科博館已經「生米煮成熟飯」了,總不能拆了重蓋吧?那有什麼可以替代呢?一般要仿銅,都是在不飽和聚酯樹脂(FRP)上面噴上金漆,但這樣不夠逼真,而且一段時間就會「脫皮」;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林健成把金屬粉末放在一種耐酸耐鹼、永不氧化的塑鋼中,用手工塑成所需要的形狀,再把表面打亮,看起來外觀就完全像是銅。

事實上,要翻銅的話,郭美芳認為,要有一座煉銅廠來配合才可能。「許多部份需要的銅,合金成分都不相同。像是受水壺,需要不易生鏽的;齒輪部份,需要不易磨損的。中國古代煉銅的技術已經達到顛峰,我們現在得有一個銅的研究機構來實驗,才可能達到標準。」

五色珠變成紅黑配

雖然不是按照宋朝的材質復原,但在斟酌一些造型、圖案時,本身是中國建築專家的漢寶德也提供了不少意見。例如龍爪幾指?怎麼彎才是宋朝的形制?

渾象上星宿的位置是否正確,則請擁有天文博士學位的清大歷史研究所教授黃一農來檢查。這裡又發生了一個困擾:根據《新儀象法要》,渾象上的星座,是用「五色珠」來點的;但古書沒有彩色印刷,只能看見黑或白。在無從參考哪顆星用哪種顏色下,只好以紅黑兩色的人工瑪瑙替代。

儀象台還有一樣沒有按照宋朝復原的部份:少了一個屋頂。這是因為宋朝的水運儀象台是建在戶外,而科博館的這一座卻在大廳裡面。那當時何不也建在室外,讓觀眾親自上台,用渾儀觀察星象,再與中層的渾象相對照,不就更能印證古人的智慧了嗎?若是為了保護這座精巧的天文儀器而非建在室內不可,那也可以在大廳的屋頂開個玻璃天窗呀!

可惜這樣的「異想天開」太過後見之明,因為科博館是先蓋硬體,才有軟體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北宋京城開封府所在的緯度和台灣也大不相同,看到的天象就無法和渾象上面演示的相吻合了。

必須捨古就今的,還有齒輪的部份。因為「我們只能靠機械,不可能用人力去切割出古代齒輪的形制,」郭美芳說。幸好主要的齒輪,用現代的機械都可以切出相同的齒數,只有一個例外;但長期運轉下來,還是會造成誤差,無法精準。

做到最後,郭美芳深深感到,「水運儀象台一定是確有其物,絕不是蘇頌編出來的,否則書上的尺寸不可能說得那麼精準。而且就是要照這尺寸來做,否則各構件間彼此會卡到。」

原型機擺烏龍

到最後拼裝的階段了。這時每個人心裡都七上八下,這東西究竟能不能運轉?轉起來究竟準不準?等組裝完成,一天果然轉一圈,大家心裡的大石才放下。

然而時間還是太緊迫,開館時,展示的這架水運儀象台是研究用的原型機,沒有翻製成真正的成品,因此運作得不很穩定。像是木頭遇水膨脹,樞輪經常卡住,不然就是擒縱器失效,一下子跌好幾格,停不住,水漏得滿地。

改善工程不斷進行,今年六月,汲水系統要更換材質,將目前由木頭、竹筒製作的部份改為鍍上青銅色的鋁合金,以保持給水的穩定;此外,過去由於博物館人力不足,「不可能像古代皇宮一樣,整天派個人在那裡打水,」所以將受水壺倒下的水直接回收到給水系統,而非如蘇頌所設計,讓倒下的水流掉,再由人力不斷添水。

為了忠於原作,今年六月也將裝上離合器,平時仍是讓水回收,但展演時,就可以把馬達關掉,讓觀眾自己打水,體會宋朝的這座小型天文台當年是怎麼運轉的。

完成了這座整合多項技術,全世界第一個全尺寸、完全復原運轉的水運儀象台,為科博館帶來了國際間的矚目。承包渾象、渾儀的林健成,連日本博物館都來尋求合作。

只是一只超大型咕咕鐘?

國內觀眾的反應也是非常熱烈,今年春節連續假期科博館為慶祝開館十週年,舉辦「中國的科學與技術」展示區最受觀眾歡迎的展品票選活動,結果水運儀象台名列第一。但是經常在現場維修展品的王永信坦承,觀眾多是走馬看花,來到台下張望一番,拍張照片就走,「頂多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對它整個內涵並沒有真正瞭解的興趣。」

對於這樣的中國古科技,到底展示的目的是什麼?一般人只看到它的造型精巧、建築宏偉,還是在「外行看熱鬧」的層次。就好像看咕咕鐘的小鳥出來報時而已,有點辜負了復原這座古代天文台的目的。

這也正是學者黃一農不盡滿意的地方:「科博館不只應該復原出它的硬體,對於復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研究人員是如何解決的,乃至於古代天文官如何在這座天文台工作?如果能拍成多媒體幻燈片,讓觀眾在硬體之外,還能接觸到這些,那收穫絕對不止於此,」黃一農說,一個成功的博物館,要滿足各個年齡階層的需求,小學生能玩得盡興,高中生也能滿足旺盛的求知慾。

當然,要求全,還有許多可努力的。不過比起國內其他正在興建籌畫中的國家級博物館,例如高雄的科學工藝博物館也有一個中華科學廳,但所有展品都是委託日本設計公司製作的,科博館這次成功的創舉絕對值得肯定。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在中國古代科技產品中,水運儀象台恐怕是現今由國人復原成功少數的例外了。




原始網頁

冰封兩千萬年 南極挖到最大冰下湖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 2012.02.08 02:43 am
俄羅斯科學家挖了廿多年,終於挖到位於南極冰層下近四千公尺、已冰封兩千萬年的冰下湖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這項突破不僅讓科學家有機會發現新生物以及生物在冰原時期前如何演進,俄羅斯新聞社更宣稱,附近的納粹基地可能藏有希特勒的秘密檔案,甚至他的遺體。
俄新社六日引述一名消息人士的話說:「昨天,我們的科學家在南極冰層下三七六八公尺處停止挖掘,觸碰到冰下湖的湖面。」

沃斯托克湖是南極最大的冰下湖,面積一萬五千五百平方公里。微生物學家說,沃斯托克湖可供科學家探究獨特的生物。他們希望在類似火星和木星衛星「歐羅巴」的極端環境條件下,看看哪些生物能夠存活。美國和英國的探險隊各自在南極勘查潛在的冰下湖。

俄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所長科特爾雅科夫說:「若在沃斯托克湖發現微生物,也許是我們與歐羅巴上的外星生物的第一次接觸。」

俄國科學家將檢測從沃斯托克湖取出的樣本,希望從樣本中判定微生物是否可以在冰層下與世隔絕的湖泊生存。
他們表示,他們發現地球僅存的巨大超潔淨水系統,五千四百立方公里的清水比兩次蒸餾水還乾淨兩倍。

但英國專家質疑,俄國科學家利用煤油作為防凍液,避免鑽孔在極度低溫的冰層深處密合。而煤油對湖水樣本及湖泊本身都有潛在的汙染風險。

俄新社另外報導,希特勒的檔案櫃可能藏在附近。「據信在二戰快結束時,納粹移師南極,開始在沃斯托克湖建基地。」俄新社引述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一九四三年的話說:「德國潛艦隊很自豪在地球的彼端(南極)為元首(希特勒)建了固若金湯的堡壘。」

根據德國海軍檔案,在納粹一九四五年四月投降的幾個月後,德國U五三潛艇從基爾港抵達南極。傳言艇上人員建了一座迄今仍未被發現的冰洞,存放了幾箱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文物,包括希特勒的秘密檔案。另一說法是,德國U九七七潛艇把希特勒和情婦伊娃的遺體運到南極,希望能複製他們的DNA。這艘潛艇隨後在阿根廷投降。

南極夏天即將結束,冬天最低溫可能降到攝氏零下八十度,飛機無法起飛,各路人馬正陸續撤離基地。

新聞辭典/沃斯托克湖

沃斯托克湖是南極一百四十多個冰下湖中最大的一個,平均水溫為攝氏零下三度。使水在零度以下還能以液態存在的原因,目前認為是三種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來自地心的熱力使湖底的溫度上升,進而使水維持液態;厚重冰層造成的巨大壓力使水的凝固點下降;厚實的冰層使湖水與南極地表寒冷的空氣隔離。(田思怡)

原始網頁

2012/2/10

國中生科展 測高鐵地層下陷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2月10日 下午6:27

高鐵沿線地層下陷,讓人憂心。今年個台灣國際科展中,一名國中生利用免費下載地震測量軟體和電腦的加速度感測器,來回測試高鐵的地層下陷狀況,為了實驗去年他搭高鐵超過兩百次,連高鐵都主動向他聯繫,希望取得數據。(陳映竹報導)

2012年台灣國際科學展覽會舉辦頒獎典禮,今年脫穎而出的「青少年科學獎」共三件,分別是北一女王品涵、許嘉容的「探討不同組織表現LWCD1/2基因對阿拉伯芥生物時鐘的影響」,台中女中王顥蓁、陳韻竹的「利用福衛三號氣溫數據觀測北半球平流層急遽增溫現象」,以及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MatthewThomasVernacchia的「Computer Vision for Alternative InputSystems」(電腦辨認替代輸入系統)。
科展中,新北市南山高中國三學生吳宗儒的研究的「高速鐵路差異沉陷的新測量方法」備受矚目,吳宗儒上廁所時,靈機一動,電腦都裝有加速感測器,提早感測碰撞來保護硬碟。他自行上網下載免費的地震測量軟體(QCN),搭配感測器,搭高鐵時拿著筆電坐在車廂連結通道,測量震動差異,透過軌道高低變化,再利用衛星定位,就可知道哪個橋墩出問題。下一步將撰寫程式,改良成智慧手機版。
吳宗儒說,為了蒐集資料,他去年十月的假日都在高鐵上度過,搭高鐵超過兩百次,車票加上電腦設備等成本高達十萬元。吳宗儒喜歡做研究,「比唸書好,當假設得到自己認可就是會很高興。這套研究是個好方法!」
「高速鐵路差異呈現的新測量方法」獲得科展的地球科學第二等獎,評審老師認為,這項研究十分優秀,其實可到一等獎程度,但受限於獎項數量以及這項研究和地球科學有段距離,建議明年投稿工程科學類,一定會獲得更好成績。

原始網頁

2012/2/7

賀本校地科專研同學小論文作品得獎

賀本校同學高一作品參加中學生網站小論文比賽獲獎

優等--
題目:日頭赤炎炎─日影觀測
作者:212陳韻竹、214張智斌、214藍立璿

甲等--
題目:宜蘭地區降雨狀況
作者:212鄭媛之、212張以昕、213賴霆翰


中學生網頁
學校公佈欄

2012/1/13

10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解答

高二地科
01-03.ECD__04.送分__05-10.DDCAAB.
11-15.EACEC__16-17.CE__18.C/E__19-20.AC.
21-25.DCECD__26-30.ACABC.
31-35.AABCD__36-39.EBBE__40.B/C.
41-45.DBBDA__46.送分__47-50.AADB.

座號劃卡錯誤扣分
203-19, 204-1, 204-12, 210-36, 213-30.
座號未劃扣分
203-3.


高一地理
01-05.DCCCA__06-10.ACBCC
11-12.AA__13.B/D__14-20.CABDCAA
21-25.CBACC__26-27.BA__28.B/C__29-30.BD
31-35.ACDCB__36-40.DBABA
41-45.CACCC__46-50.ABCDD

2012/1/12

今天衝一趟台北,11:25抵達,但是服務台已經掛出下午1:30開始發放號碼牌,
(網路上明明寫上午時間9:30-11:30的說,如果是公部門,一定被網路罵透)。

所以只好進行午餐+行天宮一日遊(到行天宮還走錯路 :P)

下午回到辦事處,資料交給櫃臺,她給我937號,立刻叫被廣播叫號繳費,
繳了資料及費用,遞還給我一張收據,然後說明天可以領件,
就這樣....不到五分鐘

證件要明天才能領取,如果要當天拿,需要另交500元,
還好有善心人士可以領

:>



2012/1/11

2012.1.11 google首頁圖


2012.1.11
一開啟google首頁,往常的圖形變了,
變成疊置定律(law of superposition,又稱為疊積或疊加定律)的google,
一堆地科人眼睛一亮,紛紛在FB上轉載。

因為今天是丹麥地質學家史坦諾(Nicolas Steno)374歲的生日,
右圖是維基上的照片

但是我的中文版google滑鼠一移到google時,出現的連結竟是晶面角法則(Steno's Law),
雖然是同一個人提出的理論,但圖片明明就不是晶面角ㄚ,
聽朋友說英文版google第一條連結就是疊置,看來英文版編輯地科觀念比中文編輯強喔


疊置定律:
這是1669年史丹諾(NiLholas Steno)最早所提出來的。這定律說明在沒有受過變動的沉積岩層中,老的地層在底部,新的地層在頂上,就是新的地層依次疊覆在老的地層的上面。這樣一層疊覆在另一層上面繼續下去,就造成地層的層序(Sequence)。這定律有兩個先決的條件:第一是原來沈積的地層一定是水平的即原始水平原理(Original Horizontality),第二是沈積的岩層在其形成時,必定向側面各方面延長,直至無堆積而尖減或緊接原始沈積盆地之邊緣為止。這就是原始連續定律(Law of Continuity)。
....文字取自此

西元1669年丹麥的礦物學家Nicolaus Steno〈1638-1686〉發現:不論晶體的大小和形狀如何,不同的石英標本,在相對應的兩結晶面之間,都具有相同的夾角,稱之為晶面角不變定律。《Law of the Constancy of Interfacial Angles》
文字取自此

2012/1/4

千萬元海象浮標 「離家出走」

【聯合報╱記者蔡永彬/台北報導】
一周前,中央氣象局設在台灣和東沙島間的海氣象資料浮標跑掉了,這個價值約台幣一千萬元的浮標,正在台灣西南外海上打轉迷路。目前海象惡劣,氣象局沒辦法帶它回家,氣象局海象測報中心主任滕春慈表示,今年颱風季以前一定會修復。

這個浮標一年多前設立,在高雄外海兩百多海浬處。夏天時,只要有颱風通過巴士海峽或菲律賓北方海域,它可以看到颱風靠近之前的海況,協助判斷颱風的風速、暴風半徑和相對位置。冬天時它則能偵測海浪、風的狀況和海溫等。

上周三下午三點左右,氣象局人員發現該浮標的位置越來越偏,代表海面下的錨碇和錨鍊已經拉不住海面上的資料浮標。滕春慈說,錨鍊可能被海浪扯斷,也可能是拖網或人為破壞;依目前海流狀況,它在鵝鑾鼻西南外海一、兩百多公里處,以順時針方向繞圈。

滕春慈指出,海上觀測儀器維修困難,短期內無法恢復;但浮標上有無線電和雷達警示器,晚上還有警示燈,氣象局也透過海軍大氣海洋局發布航行布告,應該不會有船撞到它。氣象局已經連絡合作廠商、海巡署或有拖吊能力的私人船家,如果海況配合,就會趕快去帶它回來檢修。

目前設於我國遠洋海域的海象浮標有三個,除了東沙外,另外兩個在台東外海和馬祖。去年二月馬祖的浮標也曾飄走,滕春慈回憶,當時浮標被中國大陸福建平潭島人士拖上岸,後來氣象局透過兩岸協商取回。

新聞網頁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6823195.shtml

2012/1/2

薩摩亞變更時區成第一個見到太陽國家

2011-12-31 現代快報

從當地時間的2011年12月29日起,薩摩亞已經把自己所處的時區從西12區調整到東12區,從過去最後一個見到太陽的國家一夜之間變成了第一個見到太陽的國家。而這一舉措意味著薩摩亞將“丟掉”今年的12月30日,直接過渡到12月31日。不過,對于不少在12月30日過生日的人來說,他們的生日卻突然間沒了。
早在2011年5月,薩摩亞政府就宣布了把時區從西12區調整到東12區的決定,6月份得到正式批准。

從理論上來說,薩摩亞本是每天最晚見到太陽的地方之一,在劃歸國際日期變更線另一側的時區後,將成為最早看到日出的地區之一。

按照計劃,薩摩亞當地時間12月29日的最後1個小時在頌歌、祈禱以及總理圖伊拉埃帕‧薩伊萊萊‧馬利埃萊額奧伊的演說中度過,然後進入午夜時分,之後就直接迎來12月31日的星期六,也就是說跳過了12月30日這一天。

為此而倡導發行“國際日期變更線紀念郵票”的薩摩亞交通部長索法拉‧阿沃在電視上表示說,薩摩亞人民29日入睡後,“一覺醒來將是12月31日,跳過本月30日”。



根據薩摩亞政府的解釋,這一決定是為了促進與鄰國澳州及新西蘭之間的貿易。總理圖伊拉埃帕在解釋變換時區的原因時說:“我們與新西蘭和澳州通商時,每周都要損失兩個工作日。”他解釋說:“當我們是周五的時候,新西蘭已是周六;而當我們周日上教堂時,澳州的悉尼和布里斯班已經在上班。”他強調稱,從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東方變換至西方,能使時間與薩摩亞的主要貿易伙伴新、澳兩國更接近,以利雙方貿易往來。

在調整之後,也就是從12月29日之後,薩摩亞的時間將比新西蘭的惠靈頓快1小時,比悉尼快3小時。時區的調整將使薩摩亞更容易與新西蘭、澳州這兩個最大貿易伙伴合作。

據悉,近年來,不少薩摩亞人紛紛移民,或者選擇居住在澳州和新西蘭,該國僅剩下居民大約18萬人,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希望以提升國家經濟的做法來吸引本國人返回國內居住與生活。



不過,為提升國家貿易而“丟掉”一天卻帶來了一些不便。那些在12月30日出生的人發現自己的生日沒了,一名生于20年前的12月30日的大學生無奈地表示說,今年得改變過生日的日子了,因為這一天根本就不存在了。本周在薩摩亞各酒店下榻的旅客,雖然不必為不存在的這一天付費,但酒店的雇主卻要付這不存在的一天的工資給他們的員工。

此外,薩摩亞航空公司和旅行社已經提前提醒所有准備出行的人士在出發前一定要再三確認自己的行程單,以免受到影響,耽誤自己的行程。

原始網頁 http://news.sina.com.hk/news/12/1/1/25358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