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14-徐楚涵 作者:高爾AI Gor 出版社:商周出版2007/04/26 最近全球暖化和其衍生出來一連串有關地球毀滅的議題不斷被提出,像是最近剛推出的電影2012,還有前一陣子的明天過後,都探討著相關的議題,然而許多人對於這些即將發生的事情,仍持著視若無睹的態度。人家說,不見棺材不掉淚,大家好像都覺得那是個遙不可疑的荒謬言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直到南亞海嘯、八八水災等重大的天然災害出現,大家開漸漸願意去面對這些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203-01 余幸樺 書名:星際遊俠~彗星的故事 作者:David H. Levy 出版社:先覺<2000年> 我的心得: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拖著爸爸帶我到我家附近的小學看星星,不論是充滿蚊子的夏天,還是冷到牙齒都打顫的冬天,我很喜歡希臘神話中關於星座的故事,每一個星星都有專屬於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很美有些卻帶著哀傷,但我想每一次與爸爸一起觀看星空時,我最期待的不外乎是,能為我實現願望的『流星』,一直到我開始接觸『地科』前,我對星空的認識只僅於此,自從上地科課後我所看到的星空似乎更寬廣了!而這一本書讓我所認識的夜空多了一個美麗的過客『彗星』,第一次聽見彗星這詞,不是因為在夜空中發現他的身影,而是再很多關於恐龍的故事中總是會留下這一頁,彗星撞到了地球而地球上的恐龍滅亡了!這事對他最初的印象,但看到很多照片中的彗星是如此燦爛奪目,一點都不像具有如此可怕的毀滅性,而且在科學知識尚未發達的普及的時代,彗星常被視為惡兆,人類對它的模糊移動的形蹤充滿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撞及地球,那在我們可能也會向恐龍一樣就此滅亡,在書中提及了很多關於彗星的歷史,討論了很多彗星與生物的關係,不像一般介紹天文的書,總是充滿很多外行人無法理解的專業用詞,整本書比較像在講故事,是一本趣味與知識兼具的科普書籍。
203-39-張子桓
回覆刪除王正一,顫抖的大地(民94)文化出版社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零晨一點四十七分,規模七點三的大地震,在寧靜的夜裡頓時震出了許多刻苦銘心的辛酸。記得當時,還是個國小低年級的小學生,震醒我的並不是地震,而是爸爸催促著我快點躲到書桌底下的叫聲,當時還不明白原來躲在書桌底下沒有半點安全的作用,慶幸的是我們度過了一個驚魂的夜晚,因為在同一時間,有很多人並不像我們這麼幸運。地震後每天新聞台的畫面令我難以忘懷,因為新聞所統計的並不是候選人的得票數,而是因為地震死亡的人數以及失蹤的人口,而這些數字,只是一直無情的增加。今年正好是九二一大地震的十周年,台灣也發生了震驚全球的八八水災,大自然的力量絕對不是人類可以抵抗的,但我們必須去了解去探討,既然沒有辦法叫地震不要出現,那我們要做的就是隨時準備好面對它以及接受它,並且把傷害降低最低。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台大的醫師,站在觀察者的角度分析報導震災事先的預防與事後的重建,可以說是詳細的九二一災況全記錄,讓我們可以知道一些更深入的問題。
「凌晨時分,當集合哨緊急響起,我知道有重大的任務即將展開,這些任務正等著我去完成,縱使尚未得知家中的狀況,不過,我深信如果家裡出事的話,此時,信賴的也是住家中附近的國軍部隊。」這是一名砲六營營部連一兵發表的言論。當災害造成,有無數的人願意犧牲奉獻,各界的幫助也紛紛前往災區,所有人的生命是連在一起的,不分你我,只希望能為受災居民帶來溫暖以及幫助,也讓我們看到了人的溫暖、愛的傳遞。作者也從地震一發生就開始記錄了救災的情況,與總統副總統深入災區慰問災民以及國軍如何在第一時間開始展開救災的行動。因為今年的八八水災,讓我在書中重回九二一當時的情況,心情是更加的激動,也會想到一些更細膩的問題,記得在八八水災發生後一個禮拜,監察院長強調:「現階段以救災為優先,等救災告一段落,才會展開調查。」,每一次救災工作進行時,各方面就開始湧出不滿政府救災速度的言論,但根本就沒有真正了解政府救災的動作,就貿然說出一些不負責任的話,媒體的火上加油,也讓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越來越不足。我認為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政府會不顧人民安危的,一定是希望能用最快的速度搶救以及安頓受災戶,讓受災居民的身心靈安定下來。但也有很多災民在被幫助時,甚至還會挑剔吃得不好穿得不好,認為他們是災民不該被當成難民,相信也讓那些全心全意付出想幫助他們的救災同仁感到失望。
「收拾殘局,擦乾眼淚,重新生活,我還在,我將再起」書中完整的提到了災後的重建工作,也節錄了許多救災軍官、醫生以及受災居民的故事。「我還在,我將再起」,也把版神大地震與九二一最比較,結果是台灣在各方面(包括搶救時間、房屋倒塌數、補助金)都優於日本,我會認為,人民真的需要相信自己的政府,當然也要為社會付出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才會使社會更繁榮,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更和樂。最後也提到了當地震來臨時的緊急救災系統,或許政府也需要訂定法律條文,讓救災的應變能力提升到最好,使災後的救災工作順利進行。
203-37-林浩正
回覆刪除Robert Zubrin 著 張玲 譯,移民火星(1998)商周出版社
火星是許多科幻片中外星人的故鄉,在電影世界大戰中火星人侵略地球只花了幾天的時間。但是目前火星上並沒有發現生物,那人類是否能反過來佔領火星呢?又要如何佔領?有哪些好處?這些問題都能在移民火星這本書中找到答案。在移民火星這本書中有十個章節,大致上可以分成登陸火星、建立基地、火星地球化三個部份。在登陸火星的部份作者提出了要以火星上的資源製造太空船的燃料,用就地取材的方法減少登陸火星的花費。而利用分次發射的火箭將燃料和設備運至火星的半直達火星方案更減少了巨型太空船的花費。在建立基地的部份則提出了一些可以再火星上維持人類所需壓力的建築,還有種植農作物的建築。另外還有能源的問題,除了太陽能之外在火星上還能使用地熱和風力兩種能源。在建立了火星基地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火星地球化了,火星地球化就是藉由溫室效應釋放更多乾冰型態的二氧化碳讓大氣增厚,在進行人為的溫室效應之後能讓冰層融化。書中提出的方法都很詳細,還有許多的資料。雖然要讓火星地球化可能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我相信火星未來會成為人類
的新殖民地。到時候火星人就不是電影中怪異的樣子,而是和我們長的差不多的人類們。但是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人類要花一千年的時間讓火星環境跟地球一樣,那跟破壞地球環境一樣破壞火星又需要多久呢?如果人類毫無節制的破壞火星的環境,說不定真的會有火星人坐著機器人從地底出來消滅人類。
203-19-陳珮瑄
回覆刪除武田康男(劉麗文 譯),氣象觀察圖鑑-不可思議天空(2007)日月文化出版
對於天空我真的有一股莫名的熱愛,尤其是晴天時,變化多端的白雲與藍色的天空相互襯托出大自然的美。對於老師提供書單,我第一眼選上的就是關於雲的書籍,當然除了這本圖鑑,我也從圖書館借了相關的書籍回家。那麼多本書為什麼我選擇以這一本作為報告的書籍呢?因為他每經過幾小節的圖文,就會有一個「氣象知識」,也許我看過去而沒有熟記,但總會留下印象,而且他不單只是對於雲的型態做分析,平常的季節轉替,以及一些天然的現象,都有作解說,圖也拍攝的非常美麗,讓我讀起這本書,每一頁都有驚奇!
雖然說我很喜歡雲,但對於它們的認知也僅限於課本中那些常識,真正來說我是不了解它們的,所以我從這些書共有的一節,十種雲屬的基本圖開始學起。事實上,即使看了這些圖,也努力的想記下他們,但在放學回家的路途上所見的雲,我最能認出的頂多也不過層積雲,不過我還是對於能夠做出些許辨認這點而感到開心,同時也真的暸解到,平常抬頭可見的雲,並不單單只是形狀變換多端,而是非常深奧的一門學問。從雲的外觀能夠分辨出它的種類,說出它的名稱,甚至還能知道天氣將有什麼樣的轉變,現在高空中風的流動是強烈或是微風。
在多種類的雲之中,我非常喜歡高積雲,它的俗稱又叫綿羊雲,遍佈天空有時又透出光線,一朵朵的雲柔柔綿綿,真的就像綿羊一樣呢!而說到最喜歡的章節莫過於第五章「大氣形成的顏色」,最想親眼見到的就是極光還有布洛肯現象,尤其布洛肯現象我以前更是連聽都沒聽過,他最特別的莫過於,以人影來說的話,每個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布洛肯虹,而看不到別人的!也想從飛機上看一看飛機的布洛肯現象呢!在「冰與雪」這個章節中,我不能不提的就是鑽石塵,雖然說10度以下是很難見到,但以後出國夠幸運的話,也許也能夠見到這個奇景,在日柱周圍閃閃發亮的鑽石塵!
看完這本圖鑑,我學到了一些名詞,向太陽從雲層間射出的光芒又稱為天使的梯子,也認識了更多大自然的有趣現象。其中台灣不常見的雪,由於作者是日本人的關係,更是拍攝了許多關於雪的照片,景觀美不勝收!以後我也許會買一本類似的圖鑑或書籍,好好的研究一下囉!!
203-09林少瑜,法蘭克‧薛慶著,顏徽玲、朱劉華譯,群(2007),野人出版社
回覆刪除現在全球暖化,溫室效應日益嚴重,北極的冰帽即將在二十年內融化,雨林面積每天都在縮小,地球已經被我們如此無情的摧殘,他還會有什麼樣的反擊?
祕魯的水母攻擊人類;加拿大的鯨群竟聯合起來攻擊賞鯨船;法國的龍蝦在「爆炸」後,不知名的噬血菌透過無數管道讓全法受到極大的威脅。洋流的異常又代表什麼?
憑什麼我們會認為大海會對我們的所作所為全盤接收?
或許書中的情節是有些誇張,但也不無可能;且看近幾年的一些重大天災,都在提醒我們:這世界已無法承受我們施加給環境的過載壓力了。人們總是後知後覺,等到我們發現是人類自己種下的惡因,才天天在懺悔,相互指責。
或許我們不能力挽狂瀾了,但至少我們不能再讓這些問題持續惡化了。從小到大,身邊所有的課程都在教導我們要愛護地球,而能夠實際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203-46-薩子謙
回覆刪除圖解地球的奧秘,劉海棲,晨曦出版社
這本書我覺得還不錯。雖然說是地科的作業,不過它裡面介紹了很多地球科學的東西,也有包含了地理、化學,介紹的雖然不多,但是我覺得很受用。結合了相關的科目做介紹,把地球科學詮釋的淋漓盡致!增進了本科知識,也對相關科目也有一層的認識喔。
這本書,從宇宙開始介紹一直到我們居住的地方-地球,各個細部都一一告訴讀者這一切的由來、形成,以及它如何影響整個宇宙或者地球。另外這本書很特別的是,它用類似漫畫的方式來呈現,可是文字敘述也沒有因此減少,兩個互相相輔相成,讓我自己看起來時候不覺得乏味,反而覺得好有趣!所以,第一次拿這本書的時候,心裡想:「它未免也太厚了吧!」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因為用漫畫以及文字敘述的方式來表現這本書的內容,所以才會這麼厚啊!
其中最讓我感興趣的是它最後的部份,介紹「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雖然它也許寫的跟課本以及以前看過的書籍差不多,要我們盡量少排放溫室效應的氣體、讓臭氧層破洞的氟氯碳化物,以及現在人們工業排放出的有毒物質所影響我們地球越來越虛弱,這些我相信我們以前有談過也有看過,並不陌生,不過這本書它畫出來的樣子讓我更印象深刻,所以我覺得身為地球的一份子,不該只是動嘴巴上面的工夫,如何去改善如何去避免?用行動付諸一切這最實在了!最後希望這本書能推薦給大家,因為它真的很特別,讀起來真的很好玩很有趣!當中也有問題問問你,不過不難而且滑稽的方式讓你很快的能知道爲什麼答案會是這樣?所以有控來看看吧。
203-23曾鈺琁
回覆刪除吳昌任、林詩怡,追星族的天空奇緣(2005)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夜晚的星空總是如此的吸引人,讓兩位作者一投入它的懷抱就再也放不開。就如同書名一樣,他們是為了天文痴狂的追星族。連蜜月旅行也是為拍攝天體為優先考量,如此熱愛天文的他們,寫的書當然也不同於其他的一般介紹。前半部先講故事般地寫出兩人的追星歷程與夢想,接著有彩色照片以及淺顯易懂的文字敘述,後半部的天文用具介紹一點也不枯燥乏味。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後一課「失敗為成功之母」,裡面放了一些他們過去剛開始的失敗作品。原來,前面能放上這麼美麗的照片要經過多次的練習,摸透每一個器材而累積來的。顯示每一個失敗都是未來成功的基石,越成功的人相對也要累積更多失敗。除了拍攝星空的照片外,作者還從事一些教育活動。有了他們,相信能提拔更多將來會發光發熱的天文迷。最後他們在作者簡介中寫道 ”我們真正的職業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天文的熱情與傻勁讓我們得到源源不絕的快樂” 不論是從追夢的角度或是天文介紹的角度,這都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203-27廖翊廷
回覆刪除陳建志、馬家齊,板塊構造學說記事(2005)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這本是關於板塊構造的書,不要看它只是一個理論,其實涉及的範圍非常廣大。有許多天然災害都和它相關,例如:地震、火山爆發、海嘯等,這些都會造成人類生命及財產極大的損失。2004年的南亞大海嘯,在印尼蘇門達臘外海發生規模9.0的大地震,它所引發的海嘯重創了瀕臨印度洋國家,包括印尼、斯里蘭卡、印度、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地震及海嘯造成十多萬人罹難;2002年1月17日,剛果戈馬市以北10公里的尼拉貢戈火山突然噴發,馬市大部分地區,被火山熔漿掩蓋,造成至少45人死亡50多萬人逃離家園。像這些天災,都是板塊運動直接或間接影響地質活動造成的結果。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許多關於地質、板塊和地殼的學說出現。不過造成這些災害的板塊運動也不是沒有好處,因為在板塊邊界附近就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可以供人們使用。而就像作者所說的-「板塊理論」在地球科學界裡所扮演的角色一如物理之原子結構論、生物學之進化論般基礎。所以地球科學家要更致力於研究地球,找出可防範天然災害的方法;人類也要減少對礦產的開發對環境造成的衝擊。
203-24-游奕晴
回覆刪除Yvette Gayrard-Valy,譯者:鄭克魯,化石—洪荒世界的印記(民83)時報出版社
在地球綿長的生命發展史上,人類猶如新生兒。人類對先於自己出現的生物,尤其是已成為化石的生物,有一種莫名的好奇。這些古怪的物體也許埋在條路旁,也許埋在某片沙灘裡,人類一旦看見了,歷史和地球科學就會有了聯結。閱讀完這本書,讓我憶起國中小時和朝清老師到大小礁溪撿化石,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撿了好幾個貝類和魚骨化石,那是一段美好的記憶……。
台灣過去幾十年的開發速度極快,很多自然生態環境在尚未深入研究時,就已經被破壞殆盡了,很多工程出土的化石尚未受到重視和研究就已經被掩蓋或消失了。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台灣又是極冷門的一科,能提供古生物學家研究的題材又極少,如果沒有人很熱心的、義務的、積極的去探索,恐怕這片土地的過去的地史會更加空白。
一百多年來,中、外和日籍學者在這片土地上做了許多古生物的研究和成果,但對整個台灣過去的地史和古生物而言,比例上仍是非常少的,以致於市面上台灣本土化石的圖鑑或相關書籍非常少見,連一般的學校老師或有心探索的人士,對這片土地的化石都非常陌生。
和世界各地的化石種類比較起來,台灣化石的種類算是比較少,照理,在辨識和鑑定上也應該比較容易,可惜在台灣,化石相關的文獻並不普及,一般人很難去解讀原文文獻和專有名詞,對於古生物生理構造不明瞭的一般人而言,很難深入其境去認識化石! 而且台灣開發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很多化石才剛出現就消失了,而對於古生物的研究卻需要時間和廣博的知識;另對於選讀一類組的我來說,那一段清洗和描繪標本的發現之旅,常常讓我懷念不已。
203-38-林傳鈞
回覆刪除法蘭克˙薛慶著,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2008),野人文化
在本書前言「前天」中,薛慶說他在寫就「群」時,只用了一成到二成左右的他所找到的調查研究。旁人建議他把剩下的資料再寫成一本「群」的姊妹作。於是他們在凌晨時分的酒館開始擬起了目錄。「這一本,頂多一百五十頁嘛!」但在伏特加的催化下,目錄越來越長,於是原本的科普小書成了一部地球的史詩--「海」便是這麼被創就的。
本書雖說是屬於科普類別,但在閱讀後卻能讓人如看了幽默的諷刺故事般狂笑。
書中章節分別是「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後天」,一路展示地球的發展。印象中的科普書似乎就是那種塞滿冰冷冷硬梆梆知識的厚重套書,但薛慶用「海」徹底顛覆了我的想法。書中將「演化」稱呼做「進化女神」,薛慶更寫道:「正如每一位優雅的淑女,她帶著一個手提包(包中裝著無數生命!)。」他使用擬人化的手法,讓我們看見這位優雅女神從太古之初便已經忙於她的工作:創造生命。
薛慶不只描述了海中的生命演化,在本書中,只要是與海有關的,他無所不包、無所不寫。例如「今天」中月球與潮汐的關係,甚至是「明天」中的全球航運、水力發電、水中住宅……等等。一路閱讀下來,不管在哪一章節,都能看見薛慶獨特幽默的諷刺與譬喻。在其背後的意義不只是好笑,通常更包含了對其諷刺的現象的反思。
像是:『「請把我輾成藥粉吧!」海藻背上的說明書應該這樣寫,「這樣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中。」』
初讀或許充滿趣味,但仔細想想,這句話帶出的卻是對現今的資本經濟無比深沉的反思!
薛慶在本書中,寫就了一篇屬於他的風格的「創世紀」。他的博學、他的文筆、他的風趣和諷喻,都令人著實讚嘆不已!
203-03-吳郁廷
回覆刪除和雲兒做朋友‧游丕若‧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4)
抬頭仰望天空,有時雲兒朵朵,有時烏雲密布,有時彩霞絢爛,令人目不暇給。
雲兒從哪裡來?有幾大家族?會變哪些戲法?當雲朵把天空當成畫布,在上面恣意揮灑的時候,我們除了欣賞他的千姿百態,還可以窺知哪些氣象奧秘呢?「和雲兒做朋友」這本書可以帶領我們一起到高空、高山、平地,和雲兒們做朋友!其實書裡的文字敘述並不是很多,而是以圖片取勝!滿滿一百多頁的各式各樣雲圖片,看了真的會讓人大喊:好舒服!清澈的湛藍的天空,和朵朵純潔白淨的雲而其飄,讓人彷彿到了夏威夷沙灘一樣!像是一般有卷雲、卷積雲、雨層雲、巨塊積雲、和一些奇形怪狀的瀑雲、雷雨雲、飛機雲的。只要你看過,這本書上就一定找得到圖片!而且他也有文字敘述的春季降梅雨、夏季臨颱風、冬季迎寒流……等的介紹!是一本文圖並茂、不會太艱深很好懂的有關雲知識的書!
203-26-楊宜嫺
回覆刪除書名: 地球相簿:劇變的一百年
作者:皮爾斯(Fred Pearce)/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這本書讀起來很像在唸參考書。不過值得的是裡頭有250張震撼的照片,而且照片是以對比的手法所呈現出的,不論是一分鐘、一天、一年還是一百年的前後,毎張的差別都讓你難以相信原來地球是默默的在失去他原本的樣貌,而且,透過照片的表達,更人讓我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若只是藉由文字報導,我們可能會不痛不養的忽略他。
內容有提到,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在2007年所做的調查,有九成可以確定,過去五十年的氣候變遷元兇是「人類」。其實不可否認,科技的發達,工業的進步,相對的,所帶來的污染當然也是嚴重的,都市化所帶來的影響真的不小,我想我們在創造美好事物的同時也得珍惜本有的美好。戰爭,也是破壞地球的另一個因素,子彈的掃射、原子彈的轟炸,殺傷力十足的武器能不帶給我們破壞嗎?人們的改變就是地球的改變,只是看我們怎麼改變他而已。
從莫拉克颱風到這幾個禮拜,一段時間而已,雨就下個不停,這能不讓我們認為是大自然在做的反撲嗎?自私的我們是不是不該在繼續這樣下去,多多做些環保,我們以後才不會後悔當初是如此的愚蠢。
203-43-楊志傑
回覆刪除珍.德布里歐/著 呂文慧/譯,風-改造大地、生命與歷史的空氣流動(2000),商周出版社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它實在很厚,很不想去翻它,但當我一打開時,我卻深深的被他所著迷,從書名來看,感覺有點枯燥,但實際裡面的內容卻是我曾經沒想過的。
一直以為,我已經對於風很了解了,只不過是空氣的流動而已嘛!但真正的風,卻是超出我的想像範圍的,原來我學到的,只是個皮毛。
風,影響了世界絕大多數的事,我從書裡得到了我以前從未知道的事,從古時候的人們對於風的看法,到現在的人對風的利用,對於共同生活在這地球上的人們,帶來或多或少的影響。
風能帶來好的,也能帶來壞的。有些人因為風,而受到恩惠;但有些人卻也因為風,而受到傷害。就像今年的颱風,雖然帶來雨水,讓台灣免於可能發生的缺水,但過多的雨水,卻也使大家受到了淹水所苦。它是不受人們拘束的,誰也拿他沒辦法。
在書裡,我看到了她,那種真的喜歡風的人對風的感覺,時誰也比不上的。「在現在這個神話貧乏的世界,風不在為我們帶來故事了。風帶給我們的,反而是有毒物質、嚴寒、毀滅,和恐懼—但是,它也吹來清新的空氣,帶來涼意,給人安慰和希望。風散佈種子,帶著候鳥遷移;它揚起沙粒,激起海上的浪沫。我心目中的風,是一股連接所有人類的有機力量。」
203-41-彭羿華
回覆刪除安東尼‧艾文,星球與古文明之謎(民84)絲路出版社
這本書是以馬雅、古希臘、巴比倫等古人的觀點,對自然環境變化的體會與觀察以及種種神話,來解釋在星空中的變化,並與現今的天文、科學知識做對照。例如古希臘人設計了一種幾何模型,將每個行星作成旋轉的球體,球又有一轉軸,球繞著地球作每周二十四小時的轉動,而形星球體又繞著自己的轉軸運動。藉此來解釋行星逆行運動。馬雅人由金星的運行變化,塑造出五位金星神,每一位都是一種兆示何隱喻。中國認為有著白色光芒的金星是一顆具有死亡或預兆凶險的行星,當它通過戰斧星座(雙子座的一部分)時、將會帶來兵戎之災。而當她鏡入鬼魂星座時、就是執行死刑的時候。我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太陽、月亮、行星的運行等等,對我來說都只是有點乏味天文知識。但從許多的神話,了解到古人對這片星空的認知。那是一種不同的思考模式,或許那只是無稽之談、是錯誤的理論,但那都是古人對星空的感受。提供給我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片星空。
203-33-簡沅庭
回覆刪除作者:提姆.富蘭納瑞
書名: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
出版社:高寶
出版年:2007年
「全球暖化」這詞,在這幾年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住在這地球上的我們,對它的了解卻只有表面。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真的意識到全球暖化的可怕。過去,我們擁有和煦的陽光;現在,我們擁有的是毒辣的陽光,而且在這種陽光下曝曬,可能還會導致皮膚癌。因為暖化還使許多物種漸漸的減少,例如:暖化使南北極的冰山漸漸融去,使得北極熊生長的環境漸漸消失,因而北極熊被列入瀕臨絕種動物名單中了。而我們人類可利用的土地,因為暖化導致冰山融水,也漸漸的被淹沒在海水下。我想這些都還不是最糟的,因為還有很多問題,是我們都還沒去發現,但已漸漸逼近我們的身邊。地球一步步的反撲,最後將會使我們人類滅絕,我想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埋怨地球,因為這是我們自作自受,現在地球的天氣,就如書名,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要不是我們不滿足的心,我們也不會把自己置身於現在這暖化的漩渦裡。雖然暖化如此可怕,但我們也可以改變它,書中提到了一些方法:
1、改用環保能源
2、安裝太陽能板
3、安裝節能熱水器和使用白色家電
4、使用節能燈泡並在不使用時關掉家電的電閥
5、多走路、騎自行車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6、在家中裝隔溫設備並節省暖氣和冷氣費用
現在的我們,如果不想滅絕,唯一的方法就是保護它,地球不是只屬於我們的,它還屬於我們未來子孫的,也許有人覺得自己的力量很薄弱,不能改變整個地球,但每個人的力量相加起來就是個大力量,所以愛護地球從自己做起,世界的問題我們要一起面對,才能使問題真正的解決。
203-25 游婷心
回覆刪除提姆‧富蘭納瑞《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高寶書版(2007年3月)
這本書說明了氣候變化的潛在因素。讓我發現了原來看似很微不足道的數據變化都靜靜的改變了整個地球的氣候,真的很奇妙也感到非常震撼。
維吉尼亞大學環境科學家比爾‧盧迪曼(Bill Ruddiman)說了:「關鍵在於時間。8000年是很長的一段時期,隨著全球人類砍蝦和焚燒深林,他們的活動就像一隻在平上堆積羽毛的手──羽毛鐘就會累積到足以破壞平衡的狀態。」就如他所說的,即使有如與盲般的微量,累積起來一就是不容忽視的份量。當人類漫不在乎的在累積那改變氣候的溫室氣體時,其實它就一點一滴的入侵了地球的平衡系統了。
雖然科學家也發現,地球曾有那麼一段時期「快速」增溫──在兩萬年前到一萬年前的一萬年裡,地球整體表面溫度上升了5度C,而現在的二十一世紀似乎不可避免增溫3度C,但那時期的「快速」是一千年只上升1度C,相對今日,我們面臨改變的速率是過去的三十倍,簡直可以用「急速」來形容,而活著的東西尚須時間適應。三十倍,生物是否能及時準備好面對這些巨變?這樣的氣候大幅改變,又會讓多少生物面臨空前的困境?人們在隨心所誒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應該想到同一時間內自己親手毀壞了多少。
地球氣候固然會變,在氣候歷史中也有很多驟變,有變的寒冷也有變的溫暖,每次的變化對生物來說都是一場浩劫,然而現代的這場快速增溫而會有的損失會比幾萬年前的世界多得多,人類的文明發展與進步,如今造成了另一場毀滅性的下場,許多明明白白的跡象顯示,人類世界正變得越來越醜陋,而我們會不會變成紀錄上最短的地質紀呢?也許會的,若人類繼續墮落下去。然而挽救這整個地球的第一步,就是要喚醒所有人的意識,保護地球不只是科學家和專業學者的事,而是需要每一個人的同心努力。
203-40-張哲維
回覆刪除作者:阿尼達‧加奈利/作 麥克‧菲利浦/圖 閻更/譯
書名:熱帶雨林 地球之肺‧生態密境(2005)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熱帶雨林這個名詞,似乎很熟悉,也似乎很陌生。為什麼呢?因為我第一次認識她是在學校的地理課堂上,談到世界地理的時候,關於她的一切,就是位在赤道附近的一大片荒野森林,氣候高溫多雨,對於抵抗全球的溫室效應……這些是我在翻閱這本書之前對熱帶雨林的印象!
在翻閱這本書之後,我深深的瞭解到底什麼是所謂的熱帶雨林。對於一個熱愛冒險或學術研究的人來說,她就是一座金銀島,一座充滿寶藏的金銀島。裡頭上有許多未被發現的動物或植物,因此不少人投入位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探勘。但不幸的是,很少人能夠活著走出這片魔林。一是因為她炙熱又潮濕的天氣,使人無法忍受,再加上濕熱的因故,不少的霉菌會附生在旅行者的身體上,而發霉長出菌絲,慢慢侵入人的身體。二來她濕熱的環境,使她成為生物界的基因庫,是多樣的,也是恐怖的。不少有毒性的動植物,均能致人於死地。不僅如此,雨林內還居住著尚未有文明發展的原始部落,使居住於21世紀現代的我們難以想像。
書中記載著不少曾進入過這片雨林的探險家的故事,經由他們生動寫實的描述,我可以想像走在熱帶雨林中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需要勇氣。書內的圖文並茂,簡明易懂,趣味十足。有插圖的解說,加上作者幽默的筆調,不僅有令人發噱的說話方式,更有許多豐富的知識以及基本常識的介紹,我敢保證本書絕無冷場!!!
203-31-謝佩珊
回覆刪除艾爾‧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民96)商周出版
是的,我們都曾聽過溫室效應會導致地球暖化,進而引發毀滅。我們可能當下會湧起一陣恐慌,但不出三天又會將之拋諸腦後,總是自私地不願面對真相。有鑒於此,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毅然決然投入這塊區域的宣導,而他在電影及書中最強調的是人類的道德感,在一連串科學名詞、原理解釋下,這本書教導我們的不只是「全球暖化」這個名詞而已,更重要的是其背後所要人們了解:若全人類再不團結,共同迎戰這因私利所造成的地球浩劫,現在我們所處的美麗藍色星球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其中書中內容最吸引我的一段是高爾引述馬克‧吐溫的名言:「會為你帶來麻煩的,不是你未知的事實,而是被你信奉不疑的錯誤事實。」說明現在的人類仍認為渺小地我們沒有如此強大的能力,去破懷浩瀚的地球。殊不知現代科技已變得無比強大,改變地球不再是一項艱困的任務;而相對的只要人類勇於面對真相,將能力應用於減少破壞,相信還給地球最初的美麗面貌,是指日可待的。
203-10-林京蓉
回覆刪除書名:群
作者:法蘭克.薛慶著
出版社:野人文化
群是一本很”厚”的書,厚不在於頁數多寡,而是其內的知識深度!書的末章寫著:「博士未必能看完這本書,而看完這本書的人,卻實在稱得上博士。」其實是因為裡面涉及了很多知識領域層面,如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等。說它是本另類寫作的百科全書,一點都不為過!但我覺得它更像一本寓言書,預測著整個地球下一步的走向。
書中的大意寫著,人類為了利益,對大自然毫不保留的予取予求,如此貪婪的舉動,終觸發了人類未知的物種-yrr的反撲,牠是種單細胞生物,也可以說是海洋(牠與海溶為一體,沒所謂的身軀)。一連串前所未有的災難,將世界各地的專家、科學家,甚至軍隊都聚集在一起!為的就是能突破這難關。過程中因為意見的分歧,造成兩方的對立;軍隊支持毀滅yrr,但另一方科學家則傾向與yrr溝通並和平相處。最後雙方面達成了妥協,一切漸漸恢復原有的平靜…。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深深的感覺,它是一本類似倪匡的科幻小說,許許多多畫面的闡述有如好萊鎢電影場面的浩大;它更是一連串鉅細靡遺的科學文章所述而成,少了一點知識背景,讀起來有點煎熬,但…讀完之後你的知識會收穫不少。很多人或許會覺得故事是要告訴我們維護環境愛護自然的重要,這點我不否認,但我更覺得它略帶意味的諷刺著資本主義「環境與利益間的衝突」。或許很多事不能做的盡善盡美,要取得其中的平衡也不簡單,但至少降至最低的差距,應該不難吧?!現在地球面臨很多的狀況,如溫室效應、聖嬰現象等…,屬於一份子的我們是否也該開始正視這些議題呢?這本書所提及的論點,就是值得我們省思及探討的問題所在!
203-32 簡伊羚
回覆刪除地震大解剖 牛頓出版公司
「地震」是令人聞之色變的議題,同為台灣人的我們一定不陌生地震所帶來的可怕威力吧!「地震大解剖」這本書用很簡單的文字生動的刻劃出地震的形成,配合張張觸目驚心的照片與圖表,那種緊張的感覺伴隨而來。
小小的台灣島上的居然含有五十五條活斷層,聽來實在令人無法置信。書中針對台灣和日本的地震有了一番詳盡的分析,如台灣來說,東北角地區是兩板塊隱沒區,所以比較不安定。身處宜蘭羅東的我們,有多少人知道我們正生活在「羅東地震密集帶」之上?一切看來都很詫異。根據書中指出,儘管現今的科技日新月異,不過仍然無法精確的掌握地震前兆。書中仔細圖解了正斷層、逆斷層、轉型斷層與其分布圖,讓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我更瞭解與地震相關的資訊。
另個災害是地震所引起的海嘯,起源多是因為海底發生地震使得海水造成上下波動,愈深的海水,相對來說海嘯的高度會愈低。
身在自然界中,若不瞭解自然界生態的規則和習性,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洞察地震的形成和災害,心裡也因為瞭解而不再那麼害怕了!
203-16張家昀
回覆刪除作者:阿尼達.加奈利
編譯者:呂建成
書名:火山爆發-地熱、熔岩、海島天堂
出版年月:2005年3月
出版單位:如何出版社
每當聽到火山,常下意識地浮出「岩脈」、「玄武岩」、「錐狀火山」、「穩靜型噴發」……等等之類的專有名詞,課本雖有示意圖,但在腦海裡它們不過是支離雜亂的影像。看完了這本圖文並茂,內容幽默十足的課外讀物,讓我在輕鬆狀態下吸收不少火山知識,揭開火山秘密。
不論預測多麼準確,都不能阻止火山的爆發,而且一旦發威遭殃的可不只附近居民!1980年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灰、塵埃四處漂散,方圓500公里的地區由白晝變成黑夜,如此遙遠的距離也被波及到,何況是山腳下的城鎮呢?龐貝城家喻戶曉,西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大量的火山碎屑流覆蓋整座城,城裡的一景一物被完整保存數千年,科學家還挖掘出在烤爐上的古羅馬麵包呢!上幾句提到無論預測多麼精準,火山總會爆發,如果從古到今大家能多注意山的異狀,是不是能減少犧牲者?1986年在喀麥隆的南尼歐斯夜晚,村民大多熟睡,此時尼歐斯湖卻傳來爆炸聲以及數波的地震,村民不以為意,沒意識到整個村莊已經處於危險之中,可怕的毒氣正靜悄悄逼近;又如1985年哥倫比亞的內瓦多德魯茲爆發,在爆發前科學家們警告過政府官員:山出現問題,但官員認為「不應該為可能是假的警告冒險」,晚上9點阿爾梅羅被一掃而光,死亡人數高達25000人。人到底還是「麻煩第一,安全第二」,這次八八水災及東北地區的豪大雨導致洪水氾濫,四處危險重重,然而,竟有些民眾為了死守家園家當堅持不肯撤離,這不僅僅是為難救難人員,也是對自己的生命開玩笑,我明白對家難分難捨的感情,但不能保護我們安全的家,早已不是家了。一起重建,十年不晚!
我非常佩服成為火山學家的人,他們有明確目標,且都是負出自己的生命在研究;書裡談到有一火山研究團隊,因為火山爆發突然,倖存者只有三名,雖然哀傷悲憤,他們仍決定完成研究。探查火山的裝備真的很講究,安全帽、防毒面具、連身褲工作服、金屬套裝、厚實的鞋、石綿手套……等,一點也馬呼不得;我想大家一定都能想像整裝完成會有多麼逗趣可笑,不過對火山學家來說,安全遠比外表漂亮更重要!
看完最後一個字,最後一張插圖,真讓我意猶未盡,忍不住重頭又「唰」地快速翻了幾遍。我很喜歡這種知識性兼故事性的讀物,腦子裡裝滿快溢出來的火山秘密。
20328 劉柔均
回覆刪除作者:孫維新(王季藍整理)書名:孫維新談天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心得: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學習到很多新知,也釐清我許多錯誤的概念,像是例如:太陽系裡不只土星有環,木星、天王星、海王星也都環,只是他們的顏色比較黯淡,不像土星環那般明亮要眼。
我是個超迷信的星座迷,我看過不少的星座運勢的書、網站、、、、、、等等,裡面提出幾項反對論點,越看越覺得我被星座書給騙了!像我處女座的人,我只是喜歡把書朝下放,好看起來整齊又舒服,就被我爸、媽罵龜毛、潔癖,但我書桌、房間亂的可以,根本就不合邏輯,那只是大眾的渲染,久而久之大家都這樣認為了。
書中介紹美國一種有趣的活動「太陽系大使」,它打破各行各業的限制,只要對太空和天文有興趣的人都可報名,再由這些人傳授知識給一般大眾,不但可以提升教育水準,也可使民眾有歸屬感;如果台灣也有這樣的活動我一定會參與,我從小就超愛看星星的,可惜的是,沒有人能教我,只認得月亮。
還有哈伯太空望遠鏡,經過四次到府服務,真是大工程,太空人真的很辛苦,要適應無重力還要修復哈柏望眼鏡,真是大工程啊!不過我真的很想在無重力空間翻滾,一定很有趣!
每當我看到專有名、艱深的辭彙或難以理解的事,想放棄不看時,後一行又出現生活中的比喻,讓我又繼續看下去,它讓遙遠、冰冷的宇宙平易近人可愛些;這本書聊的話題很廣也很生活化,讓人不會覺得宇宙索然無味,真是一本很好的課外讀物。
203 34簡秀蓉
回覆刪除書名:雲的奧秘
作者:游丕若
出版社: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年:2002
雲的奧秘心得:許多人應該和我一樣難過的時候,總喜歡望向天空,看看那雲的移動和變化,但我們卻很少曾想過那是什麼樣的雲,怎麼形成的嗎?當我在圖書館的時候,這本書吸引了我的目光,隨手翻翻裡面的內容,意外翻到第34頁,驚訝了一下,是我最喜歡的天空景象,而且我又是34號,真是太巧合了,我便下定決心要以這本書做為地科報告。這本書把雲的形成分為三類:層狀雲、波狀雲、積狀雲,一一介紹這些雲不同的形成、溫度、含水量、降水量,我覺得這本書的最大特色就是他有附照片,看的人能較容易了解作者所描述的是哪種雲,他也把雲的的型態分成了十類,分別詳細的介紹形成、高度,在每一種類中又細分為不同的雲再逐一介紹,例如:卷雲類又細分為毛狀卷雲、霧狀卷雲、乳房狀卷雲、密卷雲……。作者真的很厲害,幾乎每種雲都有照片,而且這本書一類一種的介紹和有綜合十類雲的示意圖及雲的特徵表格,能讓我清楚了解這雲是什麼類什麼種,不會有一種無法綜合全部內容的感覺。每讀完一種雲的介紹,就令我驚喜一次,原來前幾天看到的雲就是…,原來它就是這樣形成、原來就是這樣造成這樣的天氣。雲真的是千變萬化,每種都各具特色,難過的時候除了看看天空的雲的美,不妨多多了解那美的形成,如果想多了解,這本書真的是不錯的選擇喔!
203-30-謝君萱
回覆刪除書名(神秘檔案2)-幽浮白書(亞洲UFO事件目擊現場)
作者:呂應鍾
出版社:平氏出版有限公司
這本書雖然只有八篇,但是卻擁有了台灣出版品關於UFO前所未見的內容。
而在此八篇文章中,我最喜歡第一篇「神秘女外星人,第三類接觸!」。
此篇是以目擊者及其中親身體驗的角度去探討外星人這充滿神秘的詞語,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段落是,那位與外星人接觸過的人對於哈爾濱拍到的飛碟照及當場所攜帶的UFO書相當恐懼、害怕,並且會出現抽搐的反應、雙眼不自主的快速打轉,那是一般人無法做到的事,半小時恢復正常後,那位與外星人接觸的人說有一位外星人拿了一個小玩意對著他,便將他擊倒,之後出現了一位女外星人在他的右腿內埋入了兩個大小像綠豆粒的探側器,使他失去記憶,然後居然與他發生了兩次「性關係」,當我讀到此處,更加的感到驚奇與訝異。
關於「幽浮」一向都是充滿爭議的話題,總是有人能推翻以被認定外星人存在的認知,但是若外星人真的存在,他究竟是友還是敵呢?並沒有人能肯定的判斷,至今已有許許多多證實「外星人」存在的證據,相對的,掀起了一股熱潮,出現了有關於外星人的電影、書本等,但是外星人卻始終無法確實的以面對面的方式與地球人公開的見面,有些人因此而有保守的心態,而這本書則是以肯定外星人的角度去探索,一步一步的去證實,每一個篇章皆是一手資料,處處可見作者參與其中實跡。
而我看完這本書後,對於外星人的存在是肯定的,而過去我對於外星人的字眼則是以「寧可信其有」的態度去相信,但是由於透過這本書的介紹,我更確切的,科學的去相信外星人的存在。
203-18-陳奕婷
回覆刪除艾爾‧高爾/著 張瓊懿、欒欣/譯,不願面對的真相,商周出版(2007)
看完這本書真的有”驚嚇”的感覺,地球已經一步步的逐漸走向滅絕。裡面提到了很多事,而每一件事想說的都是我們在摧毀地球的結果。圖片上一張一張的顯示出二氧化碳的逐年升高、冰河、北極冰原在近幾十年來的融化程度、全球天氣的異常現象、全球溫度一千年來的變化……很多很多都是〝我們人類〞造成的。人類都是自私的,為了利益會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好恐怖阿~),最後承受這種後果的是地球,而最終害到是我們自己!這本書給我們很多很多的警示,尤其是溫室效應,我覺得最恐怖的是海平面上升,很多低地勢的國家(包括台灣),都會被冰原融化之後的海水淹沒,以後的台灣可能只有剩下玉山,其他的縣市全都在海裡面了,而「全球的版圖也會全部改寫」,位在熱帶附近的國家會消失,各國沿海陸地會快速向後退好幾十公里,可能會有到〝億〞位數的人被迫遷離。而這種現象只會不斷的持續。我們真的要認真的面臨這個〝不願面對的真相〞。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與大自然永續發展、和平共存,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而我們高中生能做的就是節能減碳,少吹冷氣、盡量搭大眾交通工具.走路或騎腳踏車、電源不用的時候就拔掉插頭……,很多我們認為是小事的都是可以救地球的方法,不要認為的一點點改變不了什麼,當全世界的人一起做這些事,其實得到的成果是很可觀的。地球就像是孕育我們的母親,沒有了她,我們都會消失。
203-17-張筑旻
回覆刪除書名:孫維新談天
作者:孫維新
出版社: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這是ㄧ本探討天文知識的書,幫助我們了解ㄧ些你上課所學不到的東西,更深入的去加以解釋、研究,釐清錯誤的觀念。
有一章講述關於占星術的東西,我最感興趣。儘管在科學工作者眼中,占星術是ㄧ門「僞科學」,但在現代社會裡仍扮演著不容忽視的角色,深遠地影響著台灣社會的各個層面。
但占星術也是有盲點的,例如:行星發現的年代。因為有些行星是後來依序發現的,而在這年代之前,天宮圖上根本就沒有這些行星存在,所以,過去的天宮圖應該是不準的。然而現在的天宮圖也不見得是準確的。
我覺得這種事情,還是看看就好,不要太過迷信,尚有很多現象是我們所不知道的,所以最重要的是保持寬廣的視野。而占星術對現代天文學的發展也提供了ㄧ定程度的幫助,是我們不可ㄧ筆抹煞它的。
203-29-盧以璇
回覆刪除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2007),商周出版社
全球暖化一直是近年來最常被討論的環境議題,不管是政客的渲染亦或是媒體的炒作,它的確是一個正在進行中的危機,不容我們忽視。
高爾不同於大部分的政治人物只重視自己的利益,完全漠視了工業的快速發展可能會為我們所居住的地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他致力於環保,卻非默默行善,因為他同時也在世界各地舉辦巡迴演講,告訴世人的環境惡化可能會帶來的後果,提倡環保的重要性。全球暖化不再只是科學或政治上的議題,而是道德議題。
全球暖化的主因即是溫室效應,其實溫室效應是地球最初期以來即有的運作,沒有溫室效應,地球根本不可能足夠溫暖到形成生命;然而與日遽增的二氧化碳,使得大氣加速暖化。在不久後的將來,地球平均溫度可能會上升不少,甚至導致海平面上升,危害我們居住的家園。每當我們聽到諸如此類的報告,當下總會皺起眉頭,擔心地球的未來以及自己居住的環境,然而這種擔憂總是在我們真正能夠身體力行實踐環保時煙消雲散,大部分的人總是會持著「反正溫室效應又不會只因為我一個人不吹冷氣就減緩」的自私心態,然而如果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抱持著這種想法,那確實是會對環境帶來重大的影響。
期許有越來越多的政治人物能夠像高爾一樣,別再只關心私人利益或耍耍嘴皮子,如果將來地球真的無法再居住,那麼現在的一切就都只是空談。也希望越來越多人的環保意識能夠提升,別再只是空擔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20320陳淑筠
回覆刪除彼得‧華德 唐納德‧布朗李
地球從誕生到終結
商周出版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其實滿有興趣的,因為書名有終結兩個字,感覺是在寫世界會如何來結束的感覺。「動物的終結」是不是意味著人類也將結束?書上敘述到因為植物的滅絕導致動物因缺氧而產生滅絕,就算不是全部的滅絕,也造成了大部分的絕跡,其實看到這裡又開始覺得害怕,因為人類的濫砍濫伐,造成大自然的反撲,也造成許多的土石流與山崩。即使氧氣沒有缺乏,動物也會因為溫度不斷的升高而導致滅亡,雖然海洋的改變較陸地小,但是因為陸地上動物的消失,海中生物缺少養分有會消失,不僅陸地環境會改變連海中的環境也會連帶受影響。
書上說:大約是每一萬到十萬年溫度升高一度,但現在的我們所處的環境真的是這樣嗎?像現在世界的溫室效應,造成天氣的變化,歐洲地區還未入冬就有暴風雪的來臨,從未下冰雹的地方也莫名其妙的下起來,這樣大自然可怕的反撲真的讓我害怕,科學家預言說二零一二年世界將走到末日,不管是否會成真,如果人類在持續不斷的破壞生態濫用資源的話,有一天一定會走到末日。地球過去發生過世界末日,因為小行星或彗星的撞擊而造成,這種末日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但是將要來臨的末日,不正是我們現在造成的嗎?上帝花七天造了這世界的一切,人類卻因生活的方便毀了這世界,雖然是日積月累的,但離爆發的時間真的越來越短了,不得不讓我去省思我現在對環境的所作所為。
203-11-林婕茹
回覆刪除陳培堃-帶我去觀星-秋雨文化
看了這本書,感覺學到很多東西,以往我總市有點害怕接觸,因為我覺得觀於地科的知識看起來就覺得好難,這次因為交報告而找了一本我覺得看起來好像不錯的書,因為比起其他類別的書,星星看起來就平易近人的多了。看過這本書後發現好像有些都是跟段考有關的內容,這樣段考應該比較不用那麼害怕吧!而且我發現星星真的好美,上面有很多的圖,都讓我看的目不轉睛,不會覺得很乏味,而且知道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有關於星星的種種,原來溫度較低的紅色星星可以存活比較久,相較之下最亮的白色猩猩,壽命就最短,真的很神奇,有些知道的還可以複習。不過,黃道十二星座更吸引我,因為他還是與我們比較切身相關啊!上面還有簡短的星座小故事,看完以後覺得很酷,因為平常都只會關心今天是不是我這個星座的幸運日,或是這個星座的個性、適合什麼之類等等,很難得會看故事,沒想到每個星座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則傳說,不過好像都是悲慘的,似乎沒有幸福快樂的大結局,道是比較令人覺得可惜!還有一個也新穎的體驗,就是賞星,雖然我以前曾經有看過一次流星,不過我真的不知道要準備這麼多用具,因為我之前只有帶一雙眼睛去觀看而已,而且我也以為頂多只要帶望遠鏡,沒想到要事前準備這麼多,才能做一次美好的觀星活動。果然人家說看書會變聰明,看完果然感到受益良多。
20306-06-李明勳
回覆刪除作者:戴瓦.梭貝爾
書名: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出版年)出版社:(2005)時報出版
我的心得:看到書名就覺得這應該是本有趣的書吧,結果看了之後果真跟我想得不一樣,它不只是本有趣的書而已,而且它不是小說居然也可以寫得如此精采,對於我這種白痴來說,在我的認知範圍當中絕不會去想到那種明明很多為什麼的為什麼,就像是地球怎麼來的、宇宙到底大到哪裡去、或是太陽究近為什麼天天都會出來跟我們說早安,還有就像書裡面說的,如何準確測量地球經緯度好讓船隻在海上有準確的航行位置並且不會撞到暗礁。英國鐘錶匠約翰‧哈里遜是書中的主角,他解開了這個沒有其他人能解開的問題,結果換來的也只是屈辱與別人的忌妒,他不是什麼偉大的科學家,但他的精神實在令我敬佩,也許歷史上就是有很多種的”這種人”吧,在史上留名的永遠都是偉大科學家的名字而不會是他們,而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知識便是由一個一個的他們所堆疊出來的,所以我的結論是,當我們在算那些我們可能都不會的地科題目的時候就想想他們,當初是如何辛苦的才尋找出來的理論,而我們只是運用他們的知識結晶來做題目罷了,實在是感嘆良多阿!
203-08-李家宜
回覆刪除書名:藍色的星球
作者:李傑信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它的標題很吸引人,有種想要追尋夢想,不管多困難都要努力的感覺。
這是一本作者敘述自己在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工作,從太空實驗室、哈伯望遠鏡、探空站誕生的過程,以及討論人類尋找外太空藍色星球的努力以及文明世界的理念。整本書讓我覺得就是一部美國太空科學的縮影,使青年學子可以了解目前人類從事太空科學的目的。
以前每當我們眺望星空,邊數著星星或是用望遠鏡觀察星象時,已經有多少的科學家努力發明研究,成就人類一窺外太空的奧密,並積極尋找外太空有無其它可以居住的星球。二十世紀中葉後,人類一飛沖天,我們登上了月球,把人類的視野延伸到更遠,全世界的人無不為此壯舉而喜悅。
作者說,人類有兩個大夢。第一個夢是尋找在地球以外的生命,第二個是尋找和地球依樣含氧氣的星球。這是一個如果實現會使多少科學家為之振奮的夢想阿!我們嘗試用發明許多儀器、望遠鏡,想尋找其他星系跟地球有何不同,因為在地球上看到如此閃爍迷人的星星上面到底有什麼不一樣?成為了開學家想揭開的神秘面紗。而這條探究其他星系的工作中,不但得面臨經費的問題、更可能遭受到各個國家不同政治因素產生必須面臨結果。但是作者始終相信,尋找其他外太空的文明世界,我們會更應珍惜地球脆弱的文明。並且我們在尋找其他文明的過程中,可以從發出的外太空文明訊號中,取得寶貴的知識經驗,使未來人類的科學文明能夠更上ㄧ層樓。
航海者一號從六十公里以外看到的地球,只是個小藍點。即使人類沒有破壞自然生態的平衡,這點微弱的藍光有ㄧ天終究會熄滅。尋找地球以外的星球不但是人類文明的延續,更是人類未來唯一的出路。
20322 彭苡蘋
回覆刪除書名: 預知宇宙紀事/作者:提摩西‧費瑞斯
無聊時常抬頭看看星空,想著,他們到底是幾年前的光。那天得知要做地科報告,心想又一個報告有些麻煩。地科相關的書除了學校課本以外有接觸過的幾乎寥寥無幾。在哥哥的房間找到了這本書,有點厚,所以挑了幾個第一次段考所學的看了。
前言有提到聯考制度並不是把讀書胃口弄壞的元兇,而是教科書,覺得有些道理,所以打了上來。地球中心說由亞里斯多德提出,直到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才開啟了宇宙學的新視野。課本裡的一些各國地球的假想圖也讓我覺得很有創意,印度的最特別。看完目錄不加思索便翻到黑洞那ㄧ章節。以前國小不知道黑洞是什麼,還跟同學約好以後長大一起去住黑洞,所以對黑洞比較有印象些。黑洞是個密度極高且有強烈引力場的物體,以至於光無法逃脫它。我大改只完全懂這句。裡面有好多我看不懂的名詞和公式,所以只能看後面的文字才能了解內容。書中提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大爆炸理論等確定了宇宙演化的可信度,我想說這些科學家功不可沒,不然我們恐怕還活在是上帝創造世界的時代。
在無邊際的宇宙我們只是一小部份,一個粒子。書寫宇宙仍不斷膨脹,理論不斷進化,得到的答案愈多,疑問同時也更多。
203-05吳靜婷
回覆刪除奚模尼(Abner Shimony)著、楊玉齡 譯,我的生日不見了(2000)天下遠見出版社
還沒開始看這本書時,只知道它是一本有關舊曆法變新曆法而造成漏洞的書。但是開始看之後,才知道這是一本相當有趣的書。作者藉著說故事的方式,不僅說明十六世紀時舊曆法改變成新曆法的影響,而且其中還提及許多其他的天文知識和歷史事件,還有一些物理知識等。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可以下至兒童,上至老年人都能看的懂,而且作者善用說故事的方式,除了原本的史實還加入了虛構的部份,不會令人感到枯燥乏味,會讓人想一看再看下去,我也很佩服作者,能把有點難懂的理論和知識,變的這麼淺顯易懂。
看完這本書之後,令我受益良多,因為其中提到了很多天文知識,除了舊曆法和由國瑞十三世改制後的「格列高里曆」而成為現在的國曆外,還有太陽在黃道面上的公轉、地球的自轉和對太陽的公轉、月球對地球公轉所造成的變化,還有許多天文學家創造的理論和真實的歷史事件,也提到了很多物理的運動定律。而且我發現,其中有很多的知識都是這次段考的,因為我是段考後看的,所以真後悔沒有早一點借來看,看了之後對這次的地科考試的範圍真的幫助很多。
203-15-張郁雯
回覆刪除我的生日不見了 作者:奚模尼/著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大意:
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十二歲的小男孩,名叫弟八豆,家裡排行老八,是么兒。弟八豆家裡不富裕,可是其樂融融。過生日對每一個家庭成員來說,都是年度盛事。但是1582那年,羅馬教皇國瑞十三世下令改革曆法,拿掉那年10月5日到14日共十天。弟八豆的生日是10月10日,剛好落入月曆的破洞中,十二歲的生日就這樣被教皇剝奪了,生命中的十二歲生日即將變成空白。弟八豆不甘心,他開始一連串的努力,企圖掙回他的十二歲生日。然而處在弟八豆眼前的世界,是教廷要建立威權的時代,是天文學與占星術相持不下、醫學與巫術糾纏不清的時代,實證科學的觀念才萌芽不久;弟八豆這男孩要如何追根究柢,力抗大人的世界,找回他心目中的真理呢?(上述轉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感想: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不禁那悶,生日怎麼會不見呢?後來才知道這本書是在寫15世紀時羅馬教皇改革歷法,把因舊曆法長年累積多出的10天刪除,一位小男孩因此無法慶祝他的十二歲生日的故事。這本書把繁雜難懂的天文現象跟歷法制定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給讀者,讀來津津有味,一點都不無聊!
其中書中的主人翁 — 弟八豆,是一位有勇有謀的小男孩,在得知因為改革歷法,自己的十二歲生日可能因此被刪除以後,就極力的想辦法維護自己重要的生日,就算所有的大人都把過生日視為一件極不重要的事,甚至覺得弟八豆很愚蠢、孩子氣,他仍然沒有放棄一絲的希望。書中年幼的弟八豆說了一段我個人覺得很有道理的話「我現在還是個小孩,只能做些適合我做的小事。如果我能夠把小事做好,將來才可能學習做大事」,可不是嗎?一個做偉大事業的人,也都是從把極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好開始。而我也很欽佩羅馬教皇最後能想出將刪除的十天與新歷法的日子一起過的方案,如此一來多出來的日子不但解決了,人們也可以和往常一樣過日子囉!
書中我最喜歡的章節是「天文課」,這章是維多里歐老師指導學生們觀星與認識星座的課程,此章以淺白易懂的方式教導讀者為何每天我們在天頂所看到的星星會緩慢移動,其實這是因為地球自轉使得夜晚星空圖形看起來像在轉動。至於為何每個月份都有一個代表的星座,則是看那個月的那一天太陽坐落於哪個星座上。書中將原本很難懂的一些知識道理轉化為一種故事性好理解的方式,非常適合所有年齡層閱讀,此外書中也涉及了一些歷史人物與事件,可說看一書勝看十本書啊!推薦給大家囉!
203-42-黃奕儒
回覆刪除書名:大霹靂
譯者:葉李華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著作完成日期:1994年10月
原著書名:The Origin of the Universe
定價:220元
這本書對我來說,真得不怎麼有趣!他在介紹某學說的原理與演進時,對我來說簡直就像是在讀甲骨文一樣。不過這本書的作者可能是擔心像我這種迷途羔羊借錯書吧!每個原理介紹完,都會用日常生活中,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舉例。內文中讓我比較深刻的內容,就是他提到宇宙絕對不可能是靜止的,若不是變大,就是因為重力的關係互相吸引,最後縮成一團。有一部電影的內容說道:「宇宙擴張,意味著紐約市的布魯林克區在膨脹,我再膨脹,你也在膨脹,我們都在膨脹。」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因為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星系團,這些物質的集合,全都被其中的化學力與重力束縛住,因為這兩種力量比宇宙擴張得推力強上好幾倍。我記得小時候還被這個說法唬得一愣一愣的呢!另外,這本書雖然作者寫得不錯,譯者卻有點兩光。他敘述克氏溫度時,很無厘頭的冒出一個「減兩百七十三度」,害我有一點懷疑他是不是用了兩光牌文句翻譯機來翻譯這一句。
203-07-李芷瑄
回覆刪除張豐藤,地球暖化,怎麼辦?:請看「京都議定書」的退燒妙方(2006年)新自然主義股份有限公司
書內容:地球目前正處的危機、「京都議定書」的合約內容以及我們人類應該怎麼讓地球降溫等等。
由於溫室效應的緣故,地球的平均溫度逐年上升,而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是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原本自然的溫室效應讓地球表面維持在攝氏15度左右,但因人類不斷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所以現在溫室氣體越來越多,使更多的輻射熱留在地球表面,因此地球溫度持續上升。而地球暖化也造成許多的問題,例如:海平面上升、新疾病的產生與擴散、氣候怪異等等,甚至可能會危害到我們的生命。各國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京都議定書」最主要的意義在於世界各國一起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減量,大家攜手合作才能減緩地球暖化的現象。
我們大家都應該要隨時節能減炭,例如:隨手關燈,騎腳踏車出門、搭大眾交通工具等等;地球只有一個,如果地球上的大家不好好保護我們的美麗星球,那麼或許五十年、一百年、兩百年後,電影「明天過後」的情結也許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而我們人類的文明可能會因此消失殆盡。而在追求進步、發展科技的同時,我們更應該要注意環境保護等。
203-02-吳育函
回覆刪除書名:小王子的寶藏
作者:約翰●路易士
出版社:經典傳訊文化(民88)
在現在這個地球上,能源、礦物資源其實是很重要的問題,大家不斷地開發能源,將地球原有的資源耗盡許多,就舉石油來說,隨著工商業的普及與發達,家裡有車其實是非常普遍的,也因此開採了許多石油資源而造成油田將要消失的狀況發生,也因為自有小客車的普及,排放了許多二氧化碳,造成了空氣汙染,同時也因此造成了”溫室效應”,讓波長在水蒸氣的紅外線吸收光譜帶之間的輻射無法穿透大氣層,地球暖化會造成兩極融冰,而導致海平面升高數十公尺,沿海的城市和農地等較低漥地區就會被淹沒。
再來提到發電,產生電力的能源可以來自水力、太陽能、地熱、風力、潮汐等等,而這些來源的取得在技術與成本上都是會有障礙的,目前世界最大的電力來源是化石燃料,這些燃料來源是硬煤、軟煤、原油及天然氣,其實這些都會造成空氣汙染,更有可能造成上段敘述的結果。身處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相對的發達也造成了相對的破壞,我們要學習的是去找尋對大自然衝擊最小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去開採新資源,盡自己所能去減低地球的耗損,積少成多,相信在未來,人人都擁有一顆最乾淨的地球!
203-14-徐楚涵
回覆刪除作者:高爾AI Gor
出版社:商周出版2007/04/26
最近全球暖化和其衍生出來一連串有關地球毀滅的議題不斷被提出,像是最近剛推出的電影2012,還有前一陣子的明天過後,都探討著相關的議題,然而許多人對於這些即將發生的事情,仍持著視若無睹的態度。人家說,不見棺材不掉淚,大家好像都覺得那是個遙不可疑的荒謬言論,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直到南亞海嘯、八八水災等重大的天然災害出現,大家開漸漸願意去面對這些我們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的真相"最開始是以影片的方式呈現,後來出版成書,不管事動態的影片或是靜態的相片,他們都是那麼的寫實和逼真。逼真的照片讓我想起某次生涯規畫課的課堂上,老師撥放了一段小影片"一封來自2070的一封信"信裡面像是在責備我們,也像是在提醒我們,現在的我們,當下的人類,不斷不斷的在摧殘著我們賴以維生地球,一直一直的消耗著所剩無幾的資源,終於,地球負荷不了了,2070年的地球,像是沙漠中的沙漠,缺少水分的大地一片乾枯,剛過了五十歲的人,臉卻乾皺得像是八十五歲的老人,頭髮也長不出來,水都沒了,剩下的只是汙染過的汙水,工業也停擺了,人們常常為了一小瓶的水而大打出手。
這會不會真的是我們未來的世界呢?台灣光復後,政府為擺脫以往貧窮的生活,加速經濟發展,延續日本殖民時期基礎性經濟活動,在許多公有地上大量砍伐林木,但因當初各項建設百廢待興,財政困難,原本林相蒼鬱、枝葉茂盛的廣闊林地,被砍伐一空,童山濯濯,無法立即從事造林的情況下,於是委由民間造林,各式各樣的造林措施紛紛出籠,包括一般租地造林、原住民保留地租地造林、營造竹木保育、營造保安林、國有林解除濫墾地清理、榮民竹木保育、竹林清理保育、工廠租地造林,另有與林農共同投資經營的合作農場種植果樹等等,琳瑯滿目。各處不斷的開發,造成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和傷害,地球會不會就像不員面對的真相一書所提,變成一個悲慘的世界呢?
我想,如果大家始終把真相當作屁的話,那我們可能就要和地球憶起毀滅,所有的彩色將變成黑白,歡樂將變成悲傷吧?
但如果我們能夠重視這些真相,也許未來的世界,會不一樣吧。
203-36-林軍亦 書名:不願面對的真相 商周出版 我們的氣候危機看似發生得很緩慢,但實際上進展得非常快速,並確實成為地球的緊急事件。忽視問題比解決它來得簡單,這些他們不願面對的真相並不會就此消失不見,當它們開始對人類進行反撲的時候,其重要性才真正顯現。近年來,報章雜誌,三不五時的就看得到科學家對於全球的氣候影響的負面消息和相關報導。但是,這些警訊就像是對牛彈琴一樣,許多人仍然無動於衷,認為像好萊塢那些災難片的情節,不會真實的在我們周遭的環境中上演。科學研究顯示,由於全球暖化效應,亞太地區海平面在2030年上升16公分,2070年將升高50公分,屆時亞太地區可能有數百萬人無家可歸。當然,這對飽受地層下陷之苦的台灣西部沿海地區,無疑是雪上加霜。這樣下去,若不再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台灣的人民也將流離失所。
回覆刪除許多人認為這是,溫室效應、全球暖化,等問題所引起,其實災難的發生是人禍在先,是人類先破壞了山林,才導致慘重的水患與土石流,也因濫用資源才破壞生態。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時代越來越進步。對立競爭、追求、破壞亦加快速度。人類貪求生活的享受,對大地予取予求,不擇手段越演越烈,但大地無言,無法控訴人類無情的破壞,也無能力抵擋人類製造的化學污染、空氣污染、水質污染。地球只有一個,而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是一個島,仰賴生存的條件比別的國家多。
全球暖化已是世界上每個人不容忽視的課題,不要再將全球暖化是為不願面對的真相,不要當不願面對的一群,也不要當無知的一群人。當一個人已經準備好改變,接下來就靠環境的蛻變與時間,還大家一個乾淨的地球就不遠了。
203-01 余幸樺
回覆刪除書名:星際遊俠~彗星的故事
作者:David H. Levy
出版社:先覺<2000年>
我的心得: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拖著爸爸帶我到我家附近的小學看星星,不論是充滿蚊子的夏天,還是冷到牙齒都打顫的冬天,我很喜歡希臘神話中關於星座的故事,每一個星星都有專屬於他自己的故事,有些很美有些卻帶著哀傷,但我想每一次與爸爸一起觀看星空時,我最期待的不外乎是,能為我實現願望的『流星』,一直到我開始接觸『地科』前,我對星空的認識只僅於此,自從上地科課後我所看到的星空似乎更寬廣了!而這一本書讓我所認識的夜空多了一個美麗的過客『彗星』,第一次聽見彗星這詞,不是因為在夜空中發現他的身影,而是再很多關於恐龍的故事中總是會留下這一頁,彗星撞到了地球而地球上的恐龍滅亡了!這事對他最初的印象,但看到很多照片中的彗星是如此燦爛奪目,一點都不像具有如此可怕的毀滅性,而且在科學知識尚未發達的普及的時代,彗星常被視為惡兆,人類對它的模糊移動的形蹤充滿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撞及地球,那在我們可能也會向恐龍一樣就此滅亡,在書中提及了很多關於彗星的歷史,討論了很多彗星與生物的關係,不像一般介紹天文的書,總是充滿很多外行人無法理解的專業用詞,整本書比較像在講故事,是一本趣味與知識兼具的科普書籍。
地球科學閱讀心得報告
回覆刪除203-21-陳暐心
書名:板塊構造學說紀事
年份:2005年3月(初版)
出版社:五南圖書
心得:
當時去圖書館借書時,其實單純只是因為它比較薄,所以二話不說就借了!不過事後看,發現它內容挺多,大多都是關於一些像「大陸漂移說」的理論或學說,不過我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板塊與人類」這個章節。
這個章節主要是在說地震、火山等由板塊造成天災與人類的關係,讓我聯想到台灣其實也是個多地震的島國,而且也經常造成生命財產上的損害。
書中也提到了,在美國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他是屬於錯動性的,相對來說,大多引發的都是淺源地震,就如他曾經導致舊金山發生了8.3級及7.1級的有感地震,其中更造成了幾十億美元的損失;又如位於日本的諾日瑪(又是錯動性的)斷層,更是造成神戶7.2級大地震的罪魁禍首。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零晨一點四十七分發生於台灣,規模七點三的大地震,在許多受害者心中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傷痕。如今十年了,依舊刻骨銘心,雖然事發當時,我正沉醉在我甜美的夢鄉之中,殊不知就在同一個島上,一齣齣天人永隔的悲劇正上演...。事後幾天,我才知道,原來地震是可怕的,不單單只是讓你覺得天搖地動了幾十秒或者幾分鐘,更會無情的帶走你生命中的過客,甚至是你最愛的人......。
雖然過了這麼久,但我還是第一次在除了課堂之外的時間,這麼認真的去閱讀這方面相關的書籍,儘管有很多東西我仍然只是似懂非懂,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地震,不,應該是說板塊,他的威力是不容小覷的,平時雖然只是靜靜的讓我們在其上方"踐踏",但是一旦他釋放出他的能量,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書,如果你想要在板塊這方面多涉獵更多知識的話。
20304吳翊君
回覆刪除陳文山
岩石入門
遠流出版公司
我是在老家的圖書館找到這本書的,找遍了整間圖書館,我只找到了半個櫃子的地科相關書籍。關於這本岩石入門,我想最令人著迷的就是作者充滿活力的介紹口吻,像是在介紹古台灣大陸的形成時,他說到:『就因為這樣巨大的擠壓力量,好戲上場了!……這是台灣受到「造山運動」的影響,第一次從海底探出頭來了!』,有股令人驚喜連連的感覺。
本書難易適中的解釋很適合國中、高中生在課餘的時候參考閱讀。書的一開始,是介紹台灣形成大事記,共分為十個部份:
1.從海底冒出來了!
2.開始張裂了!
3.北港高地露出來了!
4.澎湖島誕生了!
5.台灣島正式現身。
6.台灣島逐漸成形。
7.海岸山脈到了!
8.台灣和大陸相連了!
9.台灣還在變化中。
10.未來的台灣。
每一個部份都有很詳細的圖文介紹,文字中若有較於難解的專有名詞,書中也會開一個視窗給予相關介紹。最讓我驚訝的即是第八個階段,台灣居然於大約一萬兩千年前和大陸島相連接了!當然這是由於氣候的變化,使得海水面大大下降,原本就只有80公尺深的台灣海峽,也就探出頭來和太陽坦誠相見囉!幸好啊,後來的氣候逐漸回暖,台灣又回復為原來的海島型態了。我還是習慣四面環海的感覺呀!在第十部分的地方,作者說明根據板塊運動之證據,未來的台灣會持續的改變,變得更加的彎腰駝背,也變成一個很不像地瓜的形狀,雖然我很不願意(我還是覺得地瓜很符合台灣人民辛勤的形象),但是一思及地質學家所描繪數百萬年後的變化,我仍然覺得不可思議。
本書的後半段也介紹了許多岩石的種類,它們形成的過程與原因,以及各種不同的化石。說起化石啊,我一定要提一下雙枚貝化石。在書中我看到了一種超級大的窗貝化石,我想,如果他在死後經過搬運兩瓣因而分開來,剛好最後又被我撿到,我一定只當它是個被風化的很扁很澈底的岩石,完全分辨不出它原先是枚貝殼,因為他實在長的太像岩石了嘛!
還有呢,如果大家對於觀察岩石以及化石有興趣的話,本書也詳細地介紹了如何觀察各類岩石與化石的技巧喔!
203-45-簡明彥
回覆刪除麥克‧克萊頓,恐懼之邦(2007)遠流出版社
全球暖化一直是大家所認為當今地球所面對最大的環境問題,許多人都做出了預測指出全球暖化將會使這個世界的環境在未來會變的非常嚴酷,甚至會讓人類走上滅亡的不歸路,許多學者的研究也都支持這項說法,在媒體的強烈報導與宣傳之下,我也相信。但是,這本書卻給了向我這樣的大眾不一樣的想法,書中提出一些數據,說明暖化所造成海平面以及溫度上升現象在一些地方根本沒發生甚至溫度還有下降的現象,這點出了矛盾之處。書中一些製造天災的做法,雖然有點天馬行空,但是那些原理卻是可以說得通的。書中認為全球暖化其實還只是理論性的名詞,氣候變遷不能只把數據輸入到電腦中就可以預測出來的,它是變化難測的,但卻被有心人士拿來操縱利用當成賺錢的用具,他提出一種說法,人們總是生活恐懼之中,恐懼使人安分守己、服從,當恐懼消失了,就再找,或是製造新的恐懼,而全球暖化就是新的恐懼,我覺得很有意思,這就跟共產黨在許多方面控制人民好像有點相似之處。書裡也批評了一些環保團體,說他們死守著老舊的觀念,沒辦法跟著時代進步,反而淪落為利益團體,失去本來的目的。這無疑是打了他們一巴掌。讀完這本書,讓我發現到原來也有反對全球暖化的科學研究,並非所有人都認同全球暖化,但這些研究,連同這本書,被外界抨擊為幫工業界粉飾太平的背書。我認為這本書提供了不一樣的觀點,自工業革命以來的所作所為一定對環境造成影響,只是是大或小大家都不知道,即使有預測,但那終究是預測,未來是怎樣的景象,沒人說的準。作者對於環境的看法也很特別,他認為環境會不斷的改變,保護會阻礙改變,所以不是用保護,而是順著它的改變去經營它,但如何經營,則是作者在故事的尾聲丟給讀者的問題,我覺得在這個高喊環境保護的時代下,這個想法很與眾不同,值得發人省思,作者運用時下最熱門的問題,對人發出不一樣的聲音,在這個多數意見可能淪為暴力的世界下,給人們不一樣的思考
203-44-虞岱穎
回覆刪除大遷移 Stephan Faris著,傅季強譯 天下出版社
感想:這本書主要是講氣候變化對世界影響有多大,有些國家正逐漸被淹沒而有些國家則是因為沙漠化而引起戰爭。其實這一切都是我們人類自己的貪慾所造成的:「好還要更好;多還要更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人類貪婪的表現。一切都是我們自作孽。都市化、工業化、過度放牧、森林砍伐,不斷破壞大自然的後果,就是被大自然反噬。國家要在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育這個天平維持平衡幾乎是做不到的事,如何兩相權害取其輕就只能看如何取捨了。氣候變遷越來越嚴重,使得解決氣候問題的根源愈來愈難。今天排放的溫室氣體,正塑造世界的未來。我們沒有本錢等到毀天滅地的大災難來臨才行動。不過現代人開始有了保育及珍惜自然資源的價值觀,並且開始做起了生態環境維護的工作。其實這一切都還不算晚,只要每個國家都能做好生態保育的工作並且能努力下去,我相信回到以前美好的自然景觀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203-35-吳子平
回覆刪除書名:我的生日不見了(Tibaldo and the Hole in the Calendar)
作者:奚模尼/著
原文作者:Abner Shimony
譯者:楊玉齡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1999年09月30日
看這本書要先上過相關的課才會比較懂他所描述的事情呢,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曆法是由國瑞十三世教皇所頒布的新曆法,而之所以要有新的曆法的原因就在於:凱撒大帝於西元前45五年創設的的儒略曆,每四年的2月多一天,平均每年等於有365.25個太陽日,但事實上,平均每一年會有365.2422個太陽日,也就是說,累計到了1582年時,誤差就有十天了。國瑞十三世聽從天文學家的建議,下令更動曆法。他不只直接在1852年扣掉了10天,更厲害的事,他制定了一套可以沿用很久的曆法制度(至少到很久以後才會有1天的誤差。) 而規定如下:1.凡不能被4整除的年份,都只有365天
2.能夠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的年份則為366天
3.可被100整除、但不可被400整除,依然只有365天
4.凡是能被400整除的,仍是閏年。
而故事就這麼發生了,有個住在義大利的小男孩叫做弟八豆,他的生日在10月10日,也就是說他在1852年沒能過生日了,對於一個11歲的小男孩來說,過生日事件大事,所以當他發現他的生日消失在新曆法中的那10天,他非常難過,但是他卻求助無門,因為沒人能幫他找出或還他這個生日。他自己也明白,也是書中我覺得很棒的觀點:「曆法是由人們所製造的,和大自然無關。」所以在調整過後的曆法並沒有影響到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書中很多無知的小老白姓都覺得自己因此少活了10天,其實根本沒差啊!因為時間是沒有變長或變短,變的只是人們計算日子的方式!不過他還是很在意沒能過生日,當他就要絕望時,教宗竟然要造訪他所住的城鎮,他便偷偷混進變成了學校代表團的成員,而且也和教宗提起這件事。當然,教宗一開始也不想理會他這小小又無聊的意見,但他開始使用學了已久的辯論技巧,告訴教宗對於一些小小微不足道的人,生日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宗最後佩服他的觀點以及敢直諫的態度,最後決定:舊曆法與新曆法的慶祝節慶一起過!也就是說,舊曆法的10月5號也是新曆法的10月15號,這2天的慶典就再同一天過!而弟八豆也如願過了他的生日。
這本書不只在討論新舊歷法之事,其實在裡面包含很多科學知識:數學、行星運行等等樣樣都介紹到,真的是一本還不錯看的書。
203-12-邱瀅穎
回覆刪除作者:艾爾.高爾(編譯:張瓊懿/欒欣)
書名: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出版年月日: 2007年4月25日
出版社: 商周出版
讀後心得:
「我們已經擁有著手解決氣候危機所需的一切條件,唯一可能缺少的,大概就是採取行動的決心了。」這是高爾在書中所述的一段話,看來平凡無華,卻深深撼動了我的心。
雖然我知道全球暖化這個議題的嚴重性,但是在看完「不願面對的真相」這本書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事情已經嚴重到令人無法想像。
艾爾.高爾先生——美國前副總統,一位真正在為地球發聲的勇士,在這個多數人都選擇逃避的時候,他勇敢地站出來,用一張張真實卻也殘酷的照片揭示「全球暖化」這個問題的核心所在。
在書中,高爾採用大量實地拍攝及科技模擬的圖片,赤裸裸的呈現了現今受全球暖化影響的各種「真相」!例如一張二十八年一座位於秘魯的冰河,畫面一轉,另一張於同一地點在去年所拍攝的照片就刊登在隔頁,可以看見冰河非常明顯的在融化當中。
在高爾時而嚴肅、時而詼諧的言談中,一再提醒我們,不能再持漠視的態度,因為「全球暖化不再只是科學或是政治上的議題,而是道德議題」。
對於全球暖化,我相信人為的破壞無庸置疑是罪魁禍首。近年來,雖然暖化問題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愈來愈多人了解暖化問題的迫切性。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把暖化看得太重,總以為那是很久以後才會發生的事,縱使科學家提出很多證據、新聞上不斷播出關於氣候變遷的新聞,他們還是堅持自己的信仰,海平面每年上升0.2公尺?這數字太小,小到有
地球演化至今花費了幾十億年的時間,而我們人類卻只用幾百年的時間便將它破壞得體無完膚。自工業革命後,我們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科技日新月異,然而在美好生活的背後,地球的生態環境也正面臨了空前的浩劫。二氧化碳大量排入大氣中,讓全球溫度一年比一年還高!不只是氣候變遷,全世界的生態都面臨了有史以來全所未聞的危機。
我們深知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但是大部分的人卻不願意正視它,有多少人甚至將之視為小題大做、杞人憂天?若是大家再這樣漠視下去,世界末日將不再只是假設,而是個隨時都可能發生的「未來」。
氣候危機的真相讓人不願意面對,因為面對它代表我們必須對既有的生活型態進行改變。」誠如高爾先生所說,這是人們所面臨最矛盾的抉擇,平時已養尊處優慣了,而今為了改善暖化問題必須放棄原有的舒適生活,這是很多人所不願接受最主要的原因之ㄧ。但是我必須說,如果只是因為這樣一個自私自利的原因,而不肯為地球盡一份心力的話,那麼這種人實在應予以撻伐。
前些日子,我補習完走出補習班,正要往羅東火車站搭車回家時,被一名身穿黃色背心的婦女給攔了下來,她拿著一本像是登記簿的本子和一支筆要我簽名,我不明所以就問她這是要做什麼?她向我解釋說,他們希望發起百萬人連署的活動,提醒政府重視全球暖化的重要性,聽完後我義不容辭馬上就將名字寫了上去。當時,我真的覺得好驕傲,自己又為地球出了一份力。
其實只要每個人從自身做起,像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多做環保等等,都是能減緩全球暖化很簡單卻也很重要的方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確實有責任保護好地球!個人的力量雖然很小,但是如果幾萬個人做、幾千萬個人做、甚至是幾億個人都來做的話,只要從現在一點一滴的累積,要挽救地球絕非不可能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