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29

'09.05.27 舊草嶺隧道鐵馬行

5月27日,四天連假前夕
蘭女說要去舊草嶺隧道場勘,去騎腳踏車

前晚有研究了一下,想把我的NANA載上車
拆了前輪,NANA還是只能放後車箱,而且還要把後座放平
算了,回程還要載人,下次再帶NANA出門吧

我們開車停在福隆停車場,
租了車,由福隆火車站旁的小路,就是自行車道

可能是非假日,路上車子並不多,
涼風徐徐,很舒服
原圖引自:http://p3.p.pixnet.net/albums/userpics/3/5/12935/1182814098.jpg

隧道內很涼爽,而且還撥放丟丟銅及火車聲的音效

由石城端看到的海景,很漂亮的海蝕平台



還可以看到定置魚網的漁場



這次一起騎車的伙伴





石城端隧道口的題字,猜猜看寫什麼字?



回家囉

2009/5/28

114女孩們最喜歡的課

改完了週記,在這裡公布一下大家最最喜歡的課,讓大家回憶一下

(順序不表示票數,只是我看到的先後順序)
朝會:怎麼每一次的時事評論,校長都可以講出一番道理?
體育課_刷洗游泳池:從原本的排斥,到開心地刷洗,到滿足地看到亮晶晶池底,超滿足的。
化學課:老師生活經驗豐富,講話很幽默。
家政課_做菜
國文課_放風:紅綠燈+陷害老師。
生涯_看複製人
第一次段考後的心靈打氣
歷史課
公民課
英文課
地理課
生活科技課
地科課
地科_星象儀
社團課
綜合活動_煙害防制
體育課
數學課
音樂課
班會課_羅運綠肥考察之旅

2009/5/25

【97-2】高二地科ch7習作解答

評量
1.ABC
2.ABCDE
3.ACDE
4.ABCDE
5.ABD

【97-2】高二地科ch6習作解答

評量
1.E
2.C
3.BC
4.ABD
5.D
6.E

【97-2】高二地科ch5習作解答

習題三.
事實:BCDF
推論:AEG


評量
1.BCD
2.E
3.D
4.ABCDE
5.甲戊丁丙乙

2009/5/23

2009捍衛地球大作戰 羅高學生表現亮眼!!

恭喜
官展履、余柏毅、胡思漢
參加捍衛地球大作戰複賽,獲得全國第一

第1名 國立羅東高中 這是全國第一喔~~
隊名:♂‧地下‧低能兒‧♀
分數:246.815
指導老師:我要出國
隊長:202官展履
隊員:213余柏毅、213胡斯漢


進入前100名HP (分數:198.144)
隊員:212 林書賢、208 陳柏均


El Nino (分數:182.561)
隊員:302王智弘、103劉世凱、108林子涵


很厲害耶....題目不簡單的
官方網頁

2009/5/21

調快時鐘可以省能源?

科學人2009年第86期4月號
實施日光節約時間真能節省能源?
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翻譯/周坤毅 

從2009年3月份開始,全世界大約有1/4的人口會犧牲睡眠,將時鐘調快來配合日光節約時間。一般認為調快時間能節省照明電費,但最近的研究對此提出質疑,認為實施日光節約時間反而會消耗更多能源
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在1784年提出日光節約時間的概念,目的是減少蠟燭使用量,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才開始實施這項做法來替戰事節省資源。1970年代爆發石油危機時,在首次針對實施日光節約時間的效果所做的綜合研究中,美國運輸部發現:與標準時間比較,採用日光節約時間大約可以減少1%的電力用量。

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經濟學家柯秦(Matthew Kotchen)觀察到,數十年來空調系統與家用電子產品普及化後,美國民眾的用電模式已大幅改變,然而後續的相關研究卻付之闕如。但最近各州與聯邦政府對於實施日光節約時間的政策轉變,讓研究人員有機會檢視調快時間在節省能源上的實際效果。

2006年,印第安納州首次實施全州性的日光節約時間(令人困惑的是,在此之前只有幾個郡實施)。在比較實施前後的用電量與帳單後,柯秦與他的同事葛蘭特(Laura Grant)意外發現,改採日光節約時間後,家庭用電總量反而上升1%,全州支出因此增加了900萬美元。研究人員相信,實施日光節約時間雖然能節省家用照明電費,但相對卻提高了夏天夜間的冷氣用量,以及初春與深秋清晨的暖氣用量。他們希望能在今年的《經濟學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發表這項結論。

2007年,研究人員又獲得另外一個機會:全國性的日光節約時間提早了三週、在3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實施,在秋天也延後一週結束。加州能源委員會(California Energy Commission)的能源經濟學家坎德爾(Adrienne Kandel)與同事發現,延長日光節約時間的實施天數,對該州的能源用量幾乎沒有影響。他們觀察到能源消耗僅減少0.2%,落在統計誤差可容許的1.5%範圍內。

並非所有的研究都指出實施日光節約時間的效果不佳。上述比較皆局限於單州的情況,因此美國能源部的資深分析員多德(Jeff Dowd)與他的同事們檢視全國67座發電廠的資料,以驗證延長日光節約時間的實施天數,對全國性能源消耗量的影響。

在2008年10月送交美國國會的報告中,他們的結論是:增加四星期日光節約時間的實施天數,大約可以節省全美國每日用電量達0.5%,總共約1.3兆瓦小時,足夠供應10萬戶家庭的全年用電。多德宣稱這項研究不僅比較家庭用電,也將商業用電的消耗量考慮進去。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6期4月號】 網頁文章請按此

貼文日期:2009.5.21

核子試爆無所遁形

科學人2009年第87期5月號
偵測核子試爆的技術日益精進,各國已經難以再暗中進行核子試爆,反核武人士能否從此遏止核武的發展? 撰文╱李查茲(Paul G. Richards)、金元英(Won-Young Kim)
翻譯/甘錫安

重點提要
地震監測現在也可用來偵測當量為1000公噸以上的核爆,偵測範圍遍及全球各處。在許多地方,地震偵測靈敏度還更高。
美國總統歐巴馬打算要求參議院重新討論在1999年投票否決通過「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的決議。
反對CTBT的人認為有些簽約國可能會違約,暗地進行核子武器試爆,使遵守條約的國家陷入危險。
以秘密試爆可能無法偵測做為反對的理由,已經無法成立。

如果我當選總統,我將請求參議院盡快通過「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並透過外交途徑,敦促其他的國家通過,讓該條約早日生效。 ——歐巴馬,2008年9月10日

在這篇文章發表時,伊朗的核子計畫正在快速提高濃縮鈾的產能。2008年11月,在印度孟買發生的恐怖份子攻擊事件,再度喚起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核武競賽帶來的陰影,一場「地區性戰爭」可能使兩個國家的數千萬人民喪生,同時導致全球氣候劇變。北韓在2006年10月9日首次成功試爆核分裂武器,加入核子俱樂部,據傳,其分離出的武器級鈾原料足以製造六枚以上的原子彈。目前已有八個國家曾經公開試爆核子武器,以色列據說也擁有核子武器。如果恐怖份子取得了核子武器,將成為美國國土安全部及世界各國相關安全部門最大的夢魘。

不過,世界各國期待依然可以降低核子武器的緊張情勢,截至2008年底,已經有180個國家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條約」(CTBT),這個條約禁止進行各種核子爆炸,包括核子武器試爆。CTBT由聯合國大會於1996年9月通過,並隨即獲得前美國總統柯林頓與其他國際領袖簽署,目標是限制已經擁有核子武器的國家進一步發展核武,同時防止尚未擁有核武的國家因為相信核子裝置可以在戰場上發揮作用而製造核子武器。

雖然CTBT尚未生效,但是已經簽署的國家(包括美國與俄羅斯)在聯合國大會投票通過之後,就已經中止開發核子武器。(1996年之後曾進行核子武器試爆的三個國家:印度、北韓和巴基斯坦,則未簽署條約。)

在美國方面,儘管美國大力反對條約,但仍中止試爆。1999年,美國參議院拒絕授予這項已簽署的條約在憲法上獲得「建議與認可」。而在2000年總統大選後不久,小布希更宣佈CTBT不符合美國國家安全的考量。

某些參議員投票反對的理由是擔憂目前可能沒有適當的工具能夠偵測到秘密進行的核子試爆,進而抓出違反條約的行為。反對者指出,如果美國連分辨其他國家是否出爾反爾都做不到,那為什麼要宣佈中止試爆?在美國裹足不前時,其他國家可能正在秘密進行測試,因而增進了傷害美國與其盟邦利益的能力。

在我們看來,幾年來這些關於監控的疑慮純屬無稽之談。科學與科技社群已經發展出相當精悍的能力,可以監控全世界地上或地下任何角落的軍事用途核子試爆,並可分辨核爆與礦坑崩塌、地震,以及其他自然或非核子現象的差別。例如2006年,北韓在地下進行的核子試爆,威力不到1000公噸黃色炸藥爆炸釋放的能量,但立刻就被偵測及辨識出來。依據目前展現出來的監測能力,以及持續改良中的監測技術,對於秘密核子試爆的疑慮已經不足以構成反對CTBT的理由。

找出監測重點

核爆監測技術跟核子試爆本身有著同樣悠久的歷史。一開始,美國監測核爆是為了蒐集潛在對手能力的基本資料,後來則是為了協助執行國際核子武器管制條約,如果參與全面禁止核子試爆的成員國都認為核子試爆行動無法隱匿,那麼國際制裁的威脅或許可以遏阻這些國家進行試爆。二次大戰結束至今,全世界已有過2000次以上的核子試爆,地點包括空中、水底和地下。研究人員透過爆炸記錄,獲得了蒐集與解讀核爆訊號的大量經驗。

核子試爆會產生多種可能偵測得到的訊號。例如,空中核爆會放射強烈閃光,衛星可以拍攝得到。爆炸發出的巨響不僅會在人類聽得到的頻率範圍內快速傳播,還有「超低頻音」(頻率低於20赫茲)的聲波會在空氣中傳播相當長的距離;設有微氣壓計的超低頻音「監聽」裝置可偵測非常微小的大氣壓力變化,判讀出超低頻音訊號。

各種核爆都會產生某些穩定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在空中試爆時,這些同位素氣體會被噴到高空。冷卻之後,放射性氙等某些同位素依然呈氣態,成為核爆的餘跡,其他同位素可能凝結或與灰塵結合形成微粒,飄散到世界各處。早在1948年,美國空軍就曾在太平洋監測美國的空中試爆,並確認這類放射性微粒相當大,只要讓空氣流過類似煮咖啡用的濾紙就可採集得到。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87期5月號】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21

科氏力影片

假設有一顆砲彈從北極點發射出去,如果地球不會自轉,那麼砲彈的飛行軌跡,從空中鳥瞰,應該是一直線。(上圖)
但是,事實上地球會自轉,因此,隨著地球的自轉,砲彈在空中飛行的軌跡,如果站在橘色點看過去,是不斷偏右的。(下圖)
這就是科氏力的原理。
(如果畫面靜止,請將游標移動到圖形上,就會動作了。動畫結束,稍等一會會重播。)
資料來源:
http://www.bud.org.tw/answer/9908/990869.htm
http://nature.ctas.tcc.edu.tw/action/action.htm


You Tube上可以找到說明影片,但說英文
你就一邊學地科一邊練聽力吧
影片請按此

也是說英文,但運動軌跡清楚易懂
影片請按此

2008.8.1日全食影片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 2008.8.1新疆日全食的影片
方便搭大家一再觀賞

2008日全食全球華語網路直播 嘉義市天文協會
請按此


Total Solar Eclipse 2008 at Gansu, China.
請按此


Total Solar Eclipse 2008 with music
這是將照片快轉四倍連續播放效果
請按此


Eclipse sol siberia totalidad 2008
請按此

賀!! 114班陳盈汝獲得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講第三名

賀!! 114班陳盈汝獲得國語文競賽閩南語演講第三名

[新聞]地層釋放能量 南化泥火山大爆發















2009-05-10 20:47:57 TVBS 顧守昌
位在台南縣南化的泥火山在母親節前夕噴發,水面出現混濁翻滾的情形,專家說,去年已經密集的爆發過4、5次,這次在母親節當天大規模爆發,雖然是屬於正常的能量釋放,但地質專家不敢大意,採集樣本,偵測地層能量。原本清澈的水面,從底下不停向上翻滾,變得十分混濁,還不斷伴隨著蒸汽溢出,民眾站在旁邊看,不敢靠近,會發生這樣的情形,就是因為南化泥火山,在母親節前夕,大爆發。地質學家:「最高的時候會有一個人的高度,泥漿水會有一個人的高度。」

專家說,水面出現翻滾的情形,就是因為地層裡的氣體累積到一定程度後,會經由滾動的方式來釋放能量,平均3、4個月會釋放一次,但像這樣在母親節大規模爆發,還是頭一遭。地質學家:「這底下有7米的高度,是一個大凹陷的地形,這個泥火山這次的爆發,是經過6個月才爆發,所以地底下的能量,應該比較安靜。」

滾滾泥流不停翻滾,雖然看起來嚇人,但是地質專家說這是正常現象,民眾不要恐慌,為了謹慎起見,地質學家到現場拍照、收集樣本,要研究並監控地底的能量變化情形。
新聞來源:TVBS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21

[新聞]基隆汐止下冰雹持續約5分鐘

2009-05-21 20:40:39 中央社記者卞金峰台北縣翻攝

受上空對流雲影響,大基隆地區及台北縣汐止一帶,21日下午突然下起冰雹,持續約5分鐘左右,冰雹來得突然,砸到許多路人。 新聞來源:中央社

[新聞]地球危機? 2013年太陽大風暴

本文引用自Yahoo 奇摩新聞 2009年5月15日 11:52:30
2013年5月來襲的太陽風暴,恐怕會造成衛星和通訊和電力嚴重停擺,造成2兆美元損失!太陽風暴是指太陽黑子活動,週期性的劇烈爆發,科學家警告,屆時對地球的破壞力將形同一場災難,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過去歷史上的太陽風暴,對地球的影響有限,不用過度緊張。
太陽風暴導致紐約市陷入黑暗,和其他地區也電力停擺,這種可能性有多大?太陽風暴指的是,每隔11年,太陽黑子活動到達高峰期,釋放出大量帶電粒子,就像是太陽打個大噴嚏。

英美科學家警告,最近的太陽風暴,將發生在2013年的5月,儘管這次規模不大,不過仍讓許多專家憂心。美國科學家貝塞克:「不會因太陽風暴小於一般規模,週期性活動就不會影響,僅一個太陽風暴的相當比例,就能造成嚴重傷害。」

1989年的太陽風暴,造成6百萬加拿大人無電可用,1859年的太陽風暴,不僅讓熱帶地區看到極光,也影響許多地區的電報通訊,現代人過度仰賴科技,屆時通訊電力和衛星,全部都可能停擺。

「不可能的物理學」作者加來道雄:「我們討論的是,所有衛星通訊、氣象衛星或是網路和GPS,在大部分城市會停擺,就像俄羅斯輪盤的機率。」

嚴重的太陽風暴來襲,估計會造成2兆美金的損失,還需10年才能完全修復,專家建議,其實可以避免這種嚴重損失。哈佛史密松研究中心宋威利(音譯):「如果我們受到警告,基本上即使是幾小時,我們可暫時關閉衛星設備,讓可能的損失降到最低。」

儘管有各派理論,太陽風暴究竟對地球有多少危害,一直受到高度關注。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21

[新聞]美科學家細讀極冰 福衛顯像 北極海冰十六年內消失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9/05/21 02:59 洪榮志/台南報導
美國冰雪資料中心首席科學家泰德.斯坎伯博士,廿日在成功大學發表運用福衛二號拍攝兩極冰河獲得的資料,語出驚人地預估,二○二○至二○二五年北極海冰、二一○○年南極海冰都將完全消失。
斯坎伯昨天在成大發表的「細讀極冰:運用福衛二號拍攝兩極冰河之變化」,揭露福衛二號遙測影像極區應用的重要成果時,特別稱讚一年多來與成大團隊合作,運用福衛二號遙測影像,進行南北極冰河變化與全球暖化相關的研究成果,實在是難得的經驗。

斯坎伯透露,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最近在美國國會針對「解決氣候危機」及「以綠能重振美國」議題所做的證詞中,曾提及位於南極半島,大小相當於北愛爾蘭的威爾金(Wilkins)冰架,正在崩解。這項全球震驚的重大發現,是去年三月間美國冰雪資料中心與成大團隊,運用台灣福衛二號遙測影像所共同完成的。

斯坎伯強調,溶解的冰河水,會從冰河的裂縫中流下,造成冰河如骨牌般一塊塊的崩解,加速冰河崩解的速度。冰架是支撐及阻止冰河流往海水的力量之一,一旦冰架消失,冰河流向海水的速度會加快,使得海平面上升。冰架崩解以及海水溫度的上升,更會造成冰川消失,導致全球暖化。

斯坎伯預估,二○二○年至二○二五年,北極海冰會完全消失。南極海冰的永凍土因較為結實,大概到二一○○年以後才會完全消失。

一旦南極的永凍土也消失,釋放出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將明顯危害人類的生活。

雖然斯坎伯擔心極地海冰消失的速度,但更擔心人類對環境的漠視。他認為,人類應該更積極阻止全球暖化。至於如何減緩地球暖化,素食也許是個有效的方式,現在許多國家都鼓勵人民吃素。

斯坎伯畢業於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地質系,曾在美國太空總署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研究南極洲。

一九九四年加入美國冰雪資料中心成為首席科學家後,曾十度率團進入南極進行科學研究,並於二○○二年第一位發現南極Larsen B冰架崩解。

原始網
貼文日期:2009.5.21

[新聞]生命起源應更早 新研究:44億年前就存在

(法新社巴黎20日電) 根據將於明天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早在44億年前就已經存在,較之前認為的時間早了數億年。
科學家一直認為,沒有任何生命形式可以在所謂「太陽系晚期重大撞擊事件」(Late Heavy Bombardment)中存活。這個時期地球受到隕石連串撞擊,造成如泰國和法國面積大小的隕石坑。

隕石持續落下的衝擊產生極高熱量,足以融化大部分地表,即使能夠在高溫下生存的原始生物也無法存活。

這種說法一直是傳統認知,而目前所發現最早的生命軌跡,也都是在39億年前這場外星浩劫之後不久出現的,更強固了這種認知。

但根據科羅拉多大學學者摩西(Stephen Mojzsis)和亞伯拉莫夫(Oleg Abramov)所說,地球早期並不如煉獄般可怕。

刊登於「自然」(Nature)科學雜誌的這項研究指出,很多早期生命形式可以在大撞擊事件後存活下來。

根據他們的實驗指出,若干微生物仍可以在地底下幾公里處存活,就如今天存在的一些簡單生命形式一樣。

摩西指出:「我們的分析顯示,地球適合生存的區域不可能全部消失。」

他以電子郵件告訴「法新社」:「所有生命需要的標準─液態水、太陽等能量來源及隕石或地球本身物質構成都顯示,43億8000萬年前生命即存在。」(譯者:陳蓉)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21

[新聞]NCT團隊在美國成功達成任務並創下傳統高空科學氣球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聯合大學團隊參與計畫執行

(中央社訊息服務20090521 17:38:42)  國家太空中心為培植進入太空研究的實力,與國內清華大學、中央大學、聯合大學共組團隊,參與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太空科學實驗室的「伽瑪射線太空天文儀器 ‐ 康卜吞成像光譜儀(Nuclear Compton Telescope,NCT)」研製計畫。NCT計畫所發展的儀器與技術是下一代伽瑪射線天文學康卜吞望遠鏡的先鋒,對於高能天文物理的發展與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將會有重大的幫助。台灣NCT團隊由清華大學物理系及天文所張祥光教授為主持人,負責伽瑪射線相關的天文物理研究與整個計畫的管理與執行。共同主持人為中央大學物理系張元翰教授,與太空中心共同負責偵測器所使用的電子電路板的設計與製作。聯合大學能資系黃明輝副教授負責設計與製造氣球飛行中所需要的獨立型太陽能電源系統。NCT新偵測器的電子讀出系統由中央大學及太空中心團隊製作,將重量、體積、與電源消耗都大幅降低。2005年NCT第一次試飛時只用兩個純鍺晶體偵測器,整體儀器耗電500W。這次飛行使用10個純鍺晶體偵測器,整體儀器耗電不到300W。輕量化與節能化為未來推展進入衛星任務鋪路。  
聯合大學團隊製作的太陽能電源系統包括太陽能電池模組六個,鋰離子電池組兩個,及一個電源控制箱。控制箱內包含兩套獨立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最大功率追蹤器、鋰離子電池充放電控制器、系統狀態通訊介面。為確保任務中不會因為一組元件損壞而停止任務,每個重要組件都有雙重設計。  
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各有兩位博士班學生參與NCT計畫,這些博士生參與硬體的製作校正、實驗的模擬分析、系統的整合測試、飛行任務的執行與控制以及數據處理程序的建立。NCT團隊在此次氣球飛行任務圓滿成功之後,將在明年及後年分別再進行長期氣球飛行。於美國當地時間5/17日清晨7:30成功地釋放氣球,攜帶NCT進入36~39公里高空,進行儀器測試與測量來自外太空的伽瑪射線。此次NCT的氣球飛行由美國太空總署哥倫比亞科學氣球中心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桑納堡的基地發射升空。在高空飛行38小時後,以降落傘降落在亞利桑納州大峽谷附近40號高速公路南方,離出發點865公里。此次飛行創下內陸傳統高空科學氣球飛行時間最長的紀錄。  
此次飛行除了驗證NCT的儀器之外,也觀測從蟹狀星雲、天鵝座X-1以及幾個活躍星系核所發射出來的伽瑪射線。NCT這次飛行已經成功地達成任務,證實NCT可以進行下一階段超過20天的長期氣球飛行,為未來的衛星任務做準備。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21

2009/5/14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精彩模型

展示場1F 古代觀天儀器、龍捲風模型、傅科擺、科氏力體驗模型、
古先民認為的宇宙觀、先鋒十號及先鋒十一號攜帶的金屬板














展示場2F 八大行星大模型、日食和月食模型、天球儀、太陽在星座中的運行、
各種天文望遠鏡模型、順行與逆行、星空步道











展示場3F 八大行星大模型、日食和月食模型、天球儀、太陽在星座中的運行、
各種天文望遠鏡模型、順行與逆行、星空步道

隕石特展展期自4月24日起至11月29日止
展示內容包括下列展示區:3.5公噸大隕石區、太陽系與彗星區、
類地/類木行星區、隕石科學區、恐龍化石區、流星雨區、多媒體區等。
此次特展除了展出3.5公噸大隕石外,火星隕石與月球隕石等亦是重要
展品。從太空墜落至地面的隕石,許多會落入占地球表面七成的海洋中;只有墜落在極區冰川、沙漠或寬廣平原區的隕石,較可能被人發現。
隕石分類依其組成可分為石質隕石、鐵質隕石和石鐵質隕石三大類,
它們是天文學家瞭解太陽系起源的極佳標本。


宇宙劇場4F 觀測室望遠鏡開放時間:上午10-12時,天氣好時可觀測太陽。


2009/5/13

天文研究最高榮耀 小行星命名「沈君山」

浩瀚宇宙中將有一顆「沈君山」小行星!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決定,以前清華大學校長、天文物理學家沈君山命名最新發現的小行星,理由為「帶動一代人對天文學的興趣」。不過現年七十六歲的沈君山,兩年前三度中風後、至今昏迷不醒,無從得知該消息。
編號二○二六○五的小行星,於九十五年由中央大學天文所楊庭彰及中國中山大學葉泉志共同發現,九十八年四月九日正式命名為「沈君山」(Shenchunshan);五月廿三日天文學會在墾丁舉行年會,同時在當天舉行「贈星儀式」。

中大鹿林天文台台長林宏欽表示,按照國際慣例,發現者擁有命名權,中大決定將之命名為「沈君山」,是為了表彰其對天文學的貢獻。在這之前,中大曾以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英業達集團總裁溫世仁等命名小行星。

沈君山畢業於台大物理系,隨後赴美,於馬里蘭大學取得物理博士學位,先後在普林斯頓大學、美國太空總署和普度大學歷練。回國後,寫作《天文新語》及《天文漫說》二書,影響國內天文學界極深。中大天文所教授葉永烜表示,沈君山以一根禿筆,影響一代的天文學研究,在台灣很多人,都是因為看了他的書,選擇投入天文學研究。

葉永烜表示,沈君山對台灣的貢獻是「衝擊性」的,中大只是在天上發現一些石頭,拿來做文章「沾沾光」。中大鹿林天文台近來發現的小行星,都盡量以和本土有關的名字命名,例如去年命名的「鄒族」小行星,即是表彰原住民的精神。

清大歷史系教授、中研院院士黃一農表示,沈君山的成就不僅在科學,他的文筆極好,將天文學以「極漂亮」的文字作介紹,門外漢都看得懂。他也曾在華視製作科普節目,對啟迪台灣學生對天文的興趣貢獻極大,黃一農當時即在其麾下擔任助教。

黃一農表示,中大告知小行星命名一事後,家人已在沈君山的耳邊告知,但他昏迷不醒、無從答覆。不過黃一農說,就他對沈君山的認識,沈君山一定非常高興,必將視為人生中的最高榮耀之一。

「沈君山」為第二顆以清大校長命名的小行星,在此之前還有「徐遐生」。其他以華人命名的小行星,包括「林青霞」、「金庸」、「溫世仁」。而中大鹿林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多以地名命名,包括「中大」、「南投」、「嘉義」、「鹿林」等。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13

岩層與季風作怪 台灣東北部海岸最美

記者陳志東/台北報導˙攝影

每到夏季,大部份人想到的海濱戲水地點大多是墾丁、澎湖吉貝、台東杉原、花蓮磯崎、以及海水浴場最集中的東北角與北海岸,像是福隆、鹽寮、龍洞、白沙灣、淺水灣、沙珠灣、翡翠灣等等,而台灣西部只在苗栗通宵、崎頂、台中大安、雲林三條崙等地有海水浴場,沙灘沙質也不如其他地點一樣被推薦。有想過為什麼台灣西部海水浴場比較少且較不出名嗎?主要是岩層與地質影響。
台灣浮出海面是因為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擠壓等原因而成,這個擠壓為台灣帶來地震,也帶來許多美麗地形。板塊運動是門很專業的學問,但若簡略一點來說,在這擠壓過程中,最早浮出來的就是台北大屯火山區,接著是雪山山脈,再來是中央山脈與花東海岸山脈。

雪山山脈大致位於宜蘭與東北角一帶,因為較早浮出海面,而且許多地點正好與東北季風垂直,接受風化與侵蝕的時間較長且較嚴重,因此讓東北角與北海岸有了多樣的地質與沙灘,各種蕈狀岩、蜂窩岩、海階、海蝕平台、單面山、生痕化石…處處可見,更重要的是,因為所屬岩層大多是石英岩、頁岩、砂岩等岩層,所以順著溪流流出來的沙灘就是金黃色的細砂。

西部較少優美的細緻金黃沙灘,主要因為西部海岸都是中央山脈河川挾帶泥沙所堆積出來的淤積平原,中央山脈岩層較為古老、加上離海較遠風化現象較輕,絕大部份流向海邊的也都是泥岩黑沙,或者形成潟湖,不是適合沙灘戲水的好地點。

東部海岸山脈岩層比較年輕且多變,各種玫瑰石、大理石非常漂亮,但因浮出水面時間較晚,所以雖然有如小野柳、石梯坪等等這類非常類似東北角的侵蝕景觀與金黃沙灘,但因為風化時間尚短,因此還不如東北角與北海岸壯觀與多樣,但若假以時日,說不定能比現在的東北角更美。

其他台灣地質例如金門馬祖是台灣唯一出產花崗岩的地方、澎湖的柱狀玄武岩非常壯觀、澎湖吉貝沙嘴優美、小琉球是全台灣唯一的珊瑚礁島嶼、墾丁有貝殼沙等等,這些也都與地質、岩層、海流等等有關。

東北角與北海岸因為處處金黃沙灘、處處美麗風化與侵蝕地質,因此這些年來觀光局也積極推動「地質公園」。其中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也於日前成立「鼻頭—龍洞地質公園」,並整建景觀步道、餐飲服務區、地質展覽教室等等設施。東北角管理處表示,台灣大約80%的地質景觀都能在這裡看得見,東北角就像一本精彩的地質百科圖鑑。

來到東北角看地質,還可以順道前往龍洞體驗獨木舟、浮潛等課程,或是5月30日後原本的「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將重新開放成為「龍洞四季灣」,並將以「春婚」、「夏陽」、「秋饌」、「冬湯」為主題,歡迎遊客到此拍婚紗、戲水、吃海鮮、泡湯,一年四季開放,並將提供住宿、餐飲、spa、潛水裝備、遊艇駕訓、遊艇管理等服務。

相關東北角與北海岸地質之美,可逕洽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址:www.necoast-nsa.gov.tw;觀光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址:www.northguan-nsa.gov.tw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