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3/10

[新聞]水也可以成為電力 台大、工研院技術突破

2009.3.10 記者慶正/台北報導

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國最夯的高科技研發,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劉如熹9日指出,氫氣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且燃燒後的產物為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被視為極具潛力可取代石化燃料的次世代能源。他強調,「水可以透過裂解,轉化成為電力。」

行政院國科會、英國文化協會指導,臺大與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共同主辦的「第二屆台英青年科學家國際交流計畫─先進氧化物材料之催化、能源與自旋電子研討會」,9日在台大凝態中心暨物理學館進行討論,一連2天。

研討會由臺大物理系教授郭光宇、英國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教授J.Paul Attfield及臺大化學系教授劉如熹3人共同提出。

劉如熹說,面臨二氧化碳減量與能源需求大增的壓力,各國紛紛在尋找取代傳統石化燃料的再生能源;研究發現,氫氣極具潛力,成為取代石化燃料的次世代能源。

他指出,太陽能產氫技術與電解水產氫相似,可將水分解成為氫氣與氧氣。不過,太陽能產氫技術是利用光觸媒藉由太陽光的能量,在不需供給任何電力的情況下,便可分解水產生純淨的氫氣,並將所產生的氫氣轉化為電力來源。

台大研究團隊自2007年籌備,利用太陽光,以二氧化鈦等氧化物觸媒,吸收紫外線催化反應,將水分解產生氫氣;現在進一步研究使用氮化物,大幅提高了催化作用。

劉如熹說,二氧化鈦利用的紫外線佔太陽光5%,最新添加的氮化物,可擴大利用太陽光55%,強化了催化作用和分解氫氣,此技術與世界先進的日、美等國尖端研究成果並駕齊驅。

工研院也是此計畫共同研究單位之一,能環所研究員張文昇指出,環能所由琉化物和氧化物著手,成功完成「小型產氫示範系統」。目前結合中正大學、台大、奈精科技公司,進行先期投入量產。

張文昇說,台灣實驗發現,添加氧化鐵的光觸媒壽命可長達500小時,美國則計畫在2013年前,研發壽命長達1000小時的光觸媒。「一旦技術突破,未來家家戶戶只要裝置小型設備,扭開水龍頭加水,就可以供應日常生活用電了。甚至市區還可能出現許多便利的『加氫站』。」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3.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