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0

[新聞]生產太陽能電池 我全球第4大

太陽能電池自70年代能源危機後,始試用於陸地發電,千禧年後,太陽光電的主要發展國家德國與日本,分別以優惠收購電價及設備補貼等方式積極推廣,使全球市場需求大幅攀升,以約30%的年平均成長率持續擴張,前景看俏。

另方面,油價高漲與節能減碳趨勢持續發燒,讓能源議題持續受到矚目,世界各國均積極推動環保取向的再生能源,也促使太陽光電系統的發展。


 太陽光電業 每年平均成長30趴

 根據經濟部《太陽光電產業分析及投資機會》報告,全球太陽光電累計裝置容量在2005年達4.6GW(10億瓦),2006年累積至6.3GW,2007年再增加到9.1GW。全球太陽光電產業產值則從2006年的145億美元成長到2007年的186億美元;依此成長率,估計到2010年,市場將達364億美元,2020年可望超過1000億美元。

 在全球太陽能電池生產部分,台灣已名列全球第4大生產國,僅次於中、日、德。去年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商整體產值達430億元,今年將首度突破千億元關卡,生產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預計達1148MW(百萬瓦),成長十分迅速。


 預估2020年 市場超過千億美元

 工研院太陽光電科技中心主任藍崇文直指,台灣的太陽光電產業以外銷為主,雖然表現不俗,但反觀國內的內需市場卻十分貧瘠,發展幾乎牛步化。

 藍崇文表示,經濟部能源局效仿日本經驗,早在2000年就推動太陽光電設備設置補貼措施,但8年來,國內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只累積了3.9MW,相較於台灣目前1年就有500至1000MW的輸出,凸顯太陽能發電應是台灣未來看好的潛力產業,作為再生能源的發電運用,成長空間很大。


 電價太便宜 反而阻礙內需發展

 藍崇文分析,太陽光發電設備每峰瓩約30萬元,能源局最高補助15萬元,民眾仍得自掏腰包10多萬元裝置設備。其次,目前太陽能發電成本仍居高不下,1度電發電成本約13元,而現行市電價格1度2.5元,足足高了4倍多;加上每峰瓩的太陽能光電系統1天僅發3度電,民眾可能需好些年才能回收成本。

 他表示,國內電價便宜,是太陽能發電普及的最大障礙,目前正在立法院審查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草案納入德國的作法,期望由政府以市電3至4倍的價格向民眾收購太陽能電,提高民眾的安裝意願。


 製程國產化 建議業者提升技術

 藍崇文也強調,國內生產太陽能電池的廠商,原料、技術乃至生產設備仍仰賴國外進口,連帶提高太陽光電系統的生產成本,建議業者提升自我技術,注重技術自主、設備自主。唯有製程「國產化」,才能讓太陽光電系統的價格更平民。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12.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