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7

[新聞]太陽系外圍 星星數量不如預期

更新日期:2008/10/04 04:09
〔記者林嘉琪/台北報導〕太陽系的外圍到底是什麼模樣呢?太陽系到底是如何形成與演化的呢?中美掩星計畫(Taiwan-America Occultation Survey, TAOS)分析超過七十億筆恆星數據後,迄今尚未偵測到任何掩星事件,顯示太陽系外圍天體數量並不如預期得多。
中美掩星計畫的目的,在透過觀察背景恆星被古柏帶天體遮掩時發生的亮度變化,計算出小型天體的數量。研究團隊在鹿林天文台架設四座廣角望遠鏡,以每秒五次的取樣頻率,在每天晚上監測近千顆恆星的光度變化,初步結果排除了在太陽系外圍存在大量一公里以上之小型天體。

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陳文屏表示,簡單來說,一旦有小型天體通過恆星前方時,恆星的亮度瞬間會變暗,在紀錄畫面上看來就像是「星星眨眼」,便是所謂的「掩星」事件,科學家只要統計小天體發生掩星的頻率,就可以推測出小天體的數量及大小。

中央大學天文所博士生張智威解釋,掩星觀測技術經由特殊程式控制,讀取相機感光元件上的電荷,可以在一秒鐘內取得五次天體的亮度變化,資料會儲存在電腦中,轉存於磁碟陣列,並進行天體的光變數據分析。

第一期的中美掩星計畫研究成果已經刊登在今年十月一日的國際期刊「天文物理通訊」,張智威更以台灣博士生的身分,以第一作者之姿躍上天文研究的舞台。

貼文日期:2008.10.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