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7/31

[新聞] 台灣也曾有冰河


冰河,聽起來像是寒帶地區的特產,但是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卻也曾經有過冰河,你相信嗎?
撰文╱李名揚

地跨北回歸線的台灣雖有多座高山,但因緯度太低,冬天難得下雪,每次氣象預報說哪座高山可能降雪,往往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卻經常敗興而歸,因為各種氣象條件未必能剛好配合。

可是卻有學者發現,台灣的高山在數萬年前,不但冬天經常下雪,甚至因為積雪長年不退,累積成了冰河。目前已經發現冰河遺跡的有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和向陽山的嘉明湖,從南到北相距逾100公里,換句話說,在這段距離內的高山,只要條件適合,很可能都曾經有冰河存在。

冰河生成有三條件,首要條件是夠冷,必須年均溫在0℃以下,也就是位在「雪線」以上的地區,冬天的降雪到了夏天不會全部融化,可以保存到次年冬天,繼續累積。第二個條件是水氣要充沛,才會有足夠的降雪。

第三個條件則是要有寬廣的地形來「裝載」,因為積雪要累積成冰河,不是幾年的事,而需要百年、千年的時間,才能讓積雪厚度超過數十公尺,以自身重量將鬆散的雪壓得密實,並從堆積的地方往下流動,成為冰河;若只有前兩個條件符合,雪還沒有累積就往下移動,便會很快融化為水,沒有機會成為冰河。

台灣夠冷嗎?
現在的台灣太熱,第一個條件就無法符合。台灣地處北緯22~25度之間,以現在的全球氣溫來說,這種緯度必須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地方,才有生成冰河的條件,而台灣最高的玉山也只有3952公尺,因此現在的台灣高山上沒有冰河。

然而地球的溫度並不是一直維持固定,而是會受到公轉軌道變化及自轉軸偏移的影響,發生明顯的高低變化,低溫時期稱為「冰期」,高溫時則是「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會每隔數萬年交替出現,而我們現在是處於間冰期中溫度較高的階段。

根據古氣候資料顯示,距今1萬8000年到2萬年之間的末次冰期鼎盛期,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比現在低 6~7℃。長年研究冰河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朱傚祖指出,末次冰期最冷時,台灣的雪線應該降到3000~3300公尺之間,即使非鼎盛期,也會低於 4000公尺,加上水氣充沛,百岳中標高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不但數量多,面積又廣達10~20平方公里,顯然在冰期時,台灣高山已具有形成冰河的基本條件。

不過以台灣的緯度,即使是在冰期,夏天時高山溫度仍會超過0℃,高山積雪若要不融化而維持到次年冬天繼續累積,還得有一些其他地形與氣象條件的配合。

例如台灣冬天吹東北季風,使高山東側下雪,夏天吹西南風,使高山西側下雨,但雨水不會淋到東側的積雪,較不易造成積雪融化。另外台灣的山地植被茂密,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時,會使植物體內的水份蒸散到空氣中,加上平地升溫快,氣流上升,和高山下沉的低溫氣流交會,就造成每天9點之後山上出現「微鋒面」,很容易起霧,擋住太陽光的輻射,也減少高山東側積雪融化的情形。因此台灣的高山東側最有可能產生冰河。

除台灣外,還有一些比台灣更接近赤道的地方如印尼婆羅洲、夏威夷、瓜地馬拉等地,也因高山的高度超過冰期的雪線,加上水氣比台灣更充沛,過去也曾經有過冰河。

冰河的證據
如何證明台灣過去曾經有過冰河?台灣的高山曾經有冰河這項論點,最早是由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在1932年提出,但因台灣緯度很低,天氣太熱,而且當時提出的證據效力不夠,因此一直不為學術界所採信。一直到1990年代,才有學者再度提出,並找出多項證據,終於獲得學術界普遍認同。

不過,從鹿野忠雄到近年來朱傚祖、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建夫以及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齊士崢等人的研究,都僅發現玉山等少數幾座高山保存有冰河遺跡。朱傚祖解釋,主要原因是台灣造山運動激烈,地震、山崩頻仍,加上雨量充沛,侵蝕及風化力量強大,因此冰河遺留的痕跡很容易被沖刷破壞掉,能保存至今的不多。

目前在台灣高山上找到的冰河證據首推「U形谷」。高山冰河和河流都會侵蝕地表,形成谷地,但兩者塑造的谷地明顯不同,高山上河川對地表的侵蝕容易形成「V形谷」(見113頁下圖右),而且谷地會隨著水流方向蜿蜒彎曲;但是冰河是降雪長期累積形成的龐然大物,積雪會夾帶碎石,對谷地兩側造成較大的摩擦力,而把谷地侵蝕成U形(見113頁下圖左);另一方面,冰河前進的力量非常大,遇到小阻礙便硬擠過去,不會像水流般配合地形改變路徑,所以U形谷都比較直。

U形谷的源頭(也是冰河的源頭)是呈漂亮圓弧狀、有如半個碗的「冰斗」,這是冰河的第二項證據。當積雪在山上較寬廣的凹地中累積時,若將整個凹地裝滿,邊緣的積雪就會溢出到凹地周圍的岩石上,夏天時氣溫在0℃上下徘徊,高於0℃時溢出的積雪會融化,滲入岩石縫隙,溫度一降,雪水又凍結成冰,體積膨脹,就會將岩石縫隙撐大,這樣高、低溫不斷交替作用(稱為「寒凍風化」),最後造成整塊岩石碎裂,掉入冰河成為冰河的一部份。這種侵蝕作用會在凹地周圍不斷發生,最後將凹地周圍侵蝕成均勻的圓弧狀,就形成冰斗。

在南湖大山上有一塊由板岩構成的平原,板岩是較脆弱的岩石,很容易風化,照理說平原表面應該都是風化後的泥土,但這塊平原上卻沒有表土,板岩直接裸露出地表,地質學家稱之為「冰原遺留面」,可能是四條冰河的共同起源。這種平原的成因可能是冰河流動,把表土帶走,也可能是會產生相同作用的土石流,但這麼高的山上水勢不大,不可能有土石流;加上在該處找到許多表面有擦痕的冰河地區特有石塊,稱為「冰磧石」,也可佐證冰原遺留面是冰河所造成。…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7期7月號】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31

[新聞]院士專題-賀曾樸》電波天文學 從天體尋根

中央研究院今年新科院士賀曾樸主要專長的領域是電波天文學、光譜學,以及恆星與行星的形成等。他有個鼎鼎大名的「師祖」:雷射的發明人、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Charles H. Townes。一般人或許會很納悶,為什麼一個天文學家的師祖是雷射發明人?雷射和天文學究竟有什麼關係?


一般而言,天文望遠鏡主要分為「光學望遠鏡」和「電波望遠鏡」,原理都是在接收觀測不同頻率的電波。天文望遠鏡所接收的電磁波,波長由長到短排列,包括:無線電、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以及γ射線,但是用光學望遠鏡只能看到可見光、紅外線、紫外線等頻率。

賀曾樸解釋,電波天文學觀測的方式,主要是透過不同的頻譜波長與溫度的關係,研究宇宙中能量的分布。例如太陽的表面溫度約攝氏5500度,在頻譜上屬於可見光的範圍,所以可以用光學望遠鏡觀察,其他非可見光頻率的天文現象,無法透過可見光望遠鏡來觀測,電波望遠鏡就可發揮功效。

因為各種天體都會發出電波,電波天文學理論上什麼都可以做,賀曾樸形容「可以探索任何可以偵測到的,尋找以前所沒有發現的地方」。由於雷射與電波天文學都是在研究電波的頻譜,所以賀曾樸的老師、雷射發明人Townes的學生就把研究重心從實驗室中移到了太空。

賀曾樸回憶,剛開始在美國波士頓做電波天文學研究的時候,由於當時的電波望遠鏡很少,所以只能利用美國空軍監看蘇俄衛星的雷達,趁著軍方作業的空檔,趕快利用雷達的大天線接收太空中的訊號來做研究。

由於經歷過這種觀測工具的限制,賀曾樸日後非常重視設備的發展。他對觀測設備的迅速發展感觸也很深。「以前我們要花兩個星期才能得到的資料,現在的學生可能一秒鐘就搞定了」,賀曾樸回想在當學生時的情形,表示很多時候都要讓電腦不眠不休跑一整個晚上,為了怕同學不小心把電腦關了,研究心血白費,還到處拜託同學千萬要注意。

探宇宙起源 台灣出力

他非常津津樂道的是20年前在美國史密松天文台擔任研究員時,與許多天文學家倡議推動建造的「次毫米波陣列望遠鏡」(Submillimeter Array,SMA)。「次毫米波」是波長略小於毫米(millimeter)的電磁波,由於地球本身大氣中所含的水氣和氧氣的許多分子譜線落在這個波段,其輻射與對外來輻射的吸收,讓次毫米波段的觀測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這個領域的研究發展得較晚。

SMA是由史密松天文台和中研院天文所共同建造,在2003年完成啟用。由於它屬於陣列望遠鏡,由八個電波望遠鏡組成,其中兩個是由台灣建造,也是中研院天文所成立以來第一個大型的研究計畫。

SMA位於夏威夷的毛納基峰(Mauna Kea)上,賀曾樸說,次毫米波段的望遠鏡無法在地面上進行觀測,因為大氣中的水氣會干擾電波的接收,並產生背景雜訊,所以一定要放在高山上或外太空中。毛納基峰頂的大氣穩定乾燥,晴天頻率高,因此是地球上進行天文觀測的極佳場所。

次毫米波望遠鏡主要是觀測溫度比較低的宇宙;賀曾樸指出,宇宙中大部分地方的溫度很低,約只有絕對溫度10度左右(絕對零度是攝氏-273度),而這個溫度在頻譜中的高峰剛好就落在次毫米波的範圍,「所以SMA可以看到宇宙中很多東西」。

SMA可以研究的範疇很廣,包括太陽系內的行星,銀河系中的各種天體,乃至於黑洞、宇宙形成初始的原始星系等。

2008/07/30 【聯合報╱本報記者李承宇】
貼文日期:2008.7.30
原始網頁

[新聞]成本高誘因不足 太陽能在台推動難

台灣發展太陽能發電,具有地理條件優勢,不過應用卻不廣泛,其中使用太陽能熱水裝置,比起日射量較少的大陸北方,還不普及,專家指出,台灣在技術層面沒有問題,不過民眾加裝太陽光電系統的成本高,如果相關法案能夠通過,增加補助,才能提高民眾投入誘因。

全球太陽能發展最好的國家是德國與日本,由於兩國的電價高,跟太陽光發電的成本差距小,加上雙方都有相關配套法案,不管是以賣電或是換電的方式,長久下來民眾都能回收成本,甚至賺回來,因此容易普及。而台灣位在亞熱帶日射量高,有利於發展太陽能光電,不過太陽光電成本高,如果有相關配套措施,誘因比較大。

台灣太陽光電產業協會秘書長陳榮顯說:「我們一個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在立法院躺了五年還沒通過,如果這個法案通過的話,民眾裝太陽光電所發的電,可以回賣電力公司,價格大概是目前電價四倍到五倍左右,同時也許還可以給民眾,裝置太陽光電系統補助款。」

專家同時指出,台灣地狹人稠,可裝設太陽光電的面積比較少,一般是在建築物的屋頂或牆面,這方面也是需要突破的地方,不過台灣有百分之九十八的能源是靠進口的,發展太陽光電,不管對於經濟或者環境都有相當的幫助。

今日晚報 2008.07.30 中廣新聞/陳奕華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30

2008/7/30

國立羅東高中 2008新疆日全食 網路轉播


主辦單位:國立羅東高中天文社、國立羅東高中教務處

參加對象:本校天文社學生,以及對天文有興趣之師生

報名方式:需事先報名,7/29中午報名截止。
天文社學生請向212陳俞均同學或308蔡欣芸同學報名,
非天文社員者,請向教務處設備組報名

費用:無

活動時間:97年8月1日 pm5:45~8:00 (若新疆天氣不佳,將取消本活動)

活動地點:本校教資館2F演藝廳

活動流程:報名完成者請於5:30~5:45間抵達本校演藝廳
時間(下午)_內容
4:20~4:30__工作人員集合
5:00__網路測試
4:30~5:00__場地布置
5:00~5:30__工作人員用餐
5:30~5:45__報到
5:45~6:00__活動介紹
6:00~8:00__網路直撥:網路直撥內容
____1.太陽日食全程影像
____2.訪談主題:
_______a.2008日全食發生概況、過程
_______b.新疆地區風俗民情
_______c.日食對ㄧ般民眾、天文愛好者及科學家們有何目的及意義
_______d.日食的傳說及故事
_______e.日食觀測的方法即可使用的工具介紹
_______f.請問待會全食發生的時候可以看到哪些現象?
_______g.介紹全食後、復原概況
_______h.2009年日全食發生概況介紹。
8:00~8:05__直播結束
8:05~8:10__場地復原,請自行將垃圾攜離
8:10~8:30__天文社於操場觀測當日星空 若天氣不佳則取消觀測,僅以肉眼觀測,不使用望遠鏡

網路轉播執行團隊:諸羅星空網路直播小組 Drawsky Webcast Group
網路轉播規劃單位:嘉義市天文協會、嘉義市政府、新疆科學技術協會、新疆天文學會
網路直播現場:新疆哈密伊吾縣立高級中學
網路直播時間:2008年8月1日下午6:00~8:00 (UT 8/1 10:00~12:00)。

有疑問者可至羅東高中天文社部落格留言 http://ltshltac.blogspot.com/

台灣8月1日可見日偏蝕 日全蝕得到2070年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二十九日電)今天八月有兩項天文奇觀,八月一日的日全蝕,台灣西北部、西部的濱海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可以日落前見到日偏蝕的現象數分鐘;另外,十七日還有月偏蝕現象發生,但台灣只能見到前面約三分之二部分。中央氣象局指出,台灣民眾如果要看到日全蝕必須等到2070年!

氣象局技士正鄭振豐表示,二十一世紀會發生兩百二十四次日蝕現象,其中有七十七次日偏蝕,七十二次日環食,六十八次日全蝕,以及七次「混合型日蝕」,也就是日蝕過程中環蝕及全蝕交替出現。今年八月一日的日全蝕是本世紀的第五次。

鄭振豐表示,今年和明年都會有日蝕現象。除了今年八月一日,2009年還有兩次日蝕,分別是一月二十六日的日環蝕,可惜的是台灣無法看見;七月二十二日的日全食,台灣可以看見偏蝕。

鄭振豐特別指出,2009年七月二十二日的日全蝕是本世紀時間最長的日全蝕,最長可見六分三十九秒全蝕過程;全蝕帶將經過中國大陸重慶─武漢─上海一帶,台灣只能看見日偏蝕現象。

此外,2012年三月二十一日台灣將可見到日環蝕現象,包括基隆、台北、桃園、新竹及苗栗等局部地區都在環蝕帶內。

鄭振豐指出,台灣上次日全蝕出現在1941年九月二十一日,地點在北海岸─基隆─濱海公路北段;下一次要在台灣看到日全蝕則要等到2070年四月十一日,地點在墾丁和蘭嶼。970729

原始網頁來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729/5/50e.html

2008/7/29

要吃犛牛乾的舉手

數量有限,吃完為止喔~

我明天10:00會在辦公室裡,要吃的,來辦公室晃晃,
我會請你吃犛牛乾喔,
尤其是前113同學們

2008/7/11

[新聞]綠光照亮紐西蘭夜空 天文學家研判是隕石

紐西蘭西海岸昨天晚上被一道熊熊的綠光照亮,天文學家研判可能是隕石穿越大氣層時燃燒的光芒。

昨天午夜前,紐西蘭警方接獲多起民眾報案,說天空發出神秘光芒,從南島到北島都有人看見,警方在詢問天文學家後,研判它有可能是隕石穿越大氣層過程中燃燒,放射出的光亮,在天空中,它呈現很亮的綠色,增添了幾分詭異。警方沒有接獲不明物體墜落陸地的通報。天文學家說,從方向研判,隕石如果沒有在穿越大氣層的過程中完全燒毀,它應該是掉入了大海。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11

2008/7/9

恭喜207班同學進入2008年智慧鐵人決賽

恭喜207班
秦建平.戴文川.許浩哲.賴柔均.曾郁容.謝孟庭六位同學,
(樓上的房東之無悔的青春)
7/7~7/8複賽表現優異,進入決賽
決賽將於7/20~7/25 於明道大學舉行

晉級決賽隊伍
高中組 隊伍
綠本
橄欖橄欖我不油
德克斯特
Hex-Force
我們是隊名很長也很民主又有良知的一隊噢耶
柏翰好神
Useless Remains
熱血宅男族Part2
SOS
Sponge Conqueror
少年偵探隊
如沛隊
沒梗
樓上的房東之無怨無悔的青春
願員力與你同在
武文觀止第四冊
相看兩不厭
怪學生是我

高職組
低調沒什麼不隊
一起努力吧~~
智慧鐵蛋
創造傳奇
中工新人類
尚介強

原始網頁請按此

2008/7/7

領導人才培育營七期初階 Day 3

今天是流汗+鐵腿一天


今天的感覺:第五組只要出去,就活了、就瘋了

平常在室內、在校園內,大家都好靜,
今天一放出去,根本就是到林業園區和仁山步道郊遊的!
一路上,大家極 HI 一路上,玩得很瘋耶~~
連在回程的車上,大部分的同學都差不多睡掛了,
我們還在考承峰 同組伙伴的名字,
讓我們笑翻了

2008/7/6

領導人才培育營七期初階 Day 1

好累!
累到沒體力寫心得

2008/7/3

不論大小考:請不要忽略"關手機這個動作"

關手機,是很重要的動作,
沒有必要為了手機聲響,而被扣分
也沒有必要,去賭會不會有朋友/家人打電話來

也不要在考試時間中call同學,這是害他!

試務中心再度提醒考生,出門前和進入試場前,一定要確認攜帶證考證,不可攜帶紙張、計算機、手機、書籍等物品入場,即使是放在「臨時置物區」的手機等物品也不能發出聲響,試場內禁止飲食等,考生千萬不要因一時疏忽影響成績。
文章日期:2008.7.1 原始全文

應考時不要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進入試場,若有必要請於進場前交給監試老師暫時保管,並請考生將手機電池拆卸,以免發出聲響被扣分;此外,應試時也不得吃東西(包括喝水)、抽菸和嚼口香糖等。
文章日期:2008.5.20 原始全文

2008/7/2

智慧鐵人複賽即將開打,請大家踴躍上網投票

2008智慧鐵人即將於7月7~8日於台北師範大學舉行,
本屆複賽,我們學校共有兩隊同學參加,
邀請大家,發揮你的影響力,踴躍上網給他按點選,
投票(人氣王)給本校同學

複賽期間,線上將有即時轉播,歡迎大家觀看

按此前往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2

樓上的房東之無怨無悔的青春








宜蘭糕渣好吃隊

少年推理王,進入複賽名單

恭喜下列進入少年推理王 複賽的同學

李怡萱 羅東高中
陳欣澤 羅東高中
游宛霖 羅東高中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2

[活動]大家來找碴—合成照片搞KUSO

活動辦法

請擅用你的KUSO創意,合成出最具特色的照片,請運用自行拍攝素材,勿做含人身攻擊與著作權爭議作品,並記錄與說明你的創作發想約50字內,與我們分享你的狂想。將你的照片與說明寄送到lindy@ylib.com,我們將收到作品放上科學人部落格與大家分享。

評分辦法
◎KUSO+創意(占總分80%)
◎圖說+技術(占總分20%)

將由科學人雜誌評選出三位優選者,於2008年8月11日(一)於科學人部落格(http://blog.ylib.com/sa)公佈得獎名單,並各贈送「逮捕耶穌」一書,得獎作品另於科學人電子報中曝光。

(2007開卷好書獎十大好書…各路人馬暗中較勁,追查千萬名畫真跡…)

活動期間
7月1日(二)~7月31日(四)

主辦單位:科學人雜誌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8.7.2

[文章推薦]台灣也曾有冰河

冰河,聽起來像是寒帶地區的特產,但是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卻也曾經有過冰河,你相信嗎?
撰文╱李名揚
地跨北回歸線的台灣雖有多座高山,但因緯度太低,冬天難得下雪,每次氣象預報說哪座高山可能降雪,往往吸引大批遊客前往,卻經常敗興而歸,因為各種氣象條件未必能剛好配合。



可是卻有學者發現,台灣的高山在數萬年前,不但冬天經常下雪,甚至因為積雪長年不退,累積成了冰河。目前已經發現冰河遺跡的有玉山、雪山、南湖大山和向陽山的嘉明湖,從南到北相距逾100公里,換句話說,在這段距離內的高山,只要條件適合,很可能都曾經有冰河存在。

冰河生成有三條件,首要條件是夠冷,必須年均溫在0℃以下,也就是位在「雪線」以上的地區,冬天的降雪到了夏天不會全部融化,可以保存到次年冬天,繼續累積。第二個條件是水氣要充沛,才會有足夠的降雪。

第三個條件則是要有寬廣的地形來「裝載」,因為積雪要累積成冰河,不是幾年的事,而需要百年、千年的時間,才能讓積雪厚度超過數十公尺,以自身重量將鬆散的雪壓得密實,並從堆積的地方往下流動,成為冰河;若只有前兩個條件符合,雪還沒有累積就往下移動,便會很快融化為水,沒有機會成為冰河。

台灣夠冷嗎?
現在的台灣太熱,第一個條件就無法符合。台灣地處北緯22~25度之間,以現在的全球氣溫來說,這種緯度必須在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地方,才有生成冰河的條件,而台灣最高的玉山也只有3952公尺,因此現在的台灣高山上沒有冰河。

然而地球的溫度並不是一直維持固定,而是會受到公轉軌道變化及自轉軸偏移的影響,發生明顯的高低變化,低溫時期稱為「冰期」,高溫時則是「間冰期」。冰期和間冰期會每隔數萬年交替出現,而我們現在是處於間冰期中溫度較高的階段。

根據古氣候資料顯示,距今1萬8000年到2萬年之間的末次冰期鼎盛期,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比現在低 6~7℃。長年研究冰河的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朱傚祖指出,末次冰期最冷時,台灣的雪線應該降到3000~3300公尺之間,即使非鼎盛期,也會低於 4000公尺,加上水氣充沛,百岳中標高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不但數量多,面積又廣達10~20平方公里,顯然在冰期時,台灣高山已具有形成冰河的基本條件。

不過以台灣的緯度,即使是在冰期,夏天時高山溫度仍會超過0℃,高山積雪若要不融化而維持到次年冬天繼續累積,還得有一些其他地形與氣象條件的配合。

例如台灣冬天吹東北季風,使高山東側下雪,夏天吹西南風,使高山西側下雨,但雨水不會淋到東側的積雪,較不易造成積雪融化。另外台灣的山地植被茂密,早上太陽從東邊升起時,會使植物體內的水份蒸散到空氣中,加上平地升溫快,氣流上升,和高山下沉的低溫氣流交會,就造成每天9點之後山上出現「微鋒面」,很容易起霧,擋住太陽光的輻射,也減少高山東側積雪融化的情形。因此台灣的高山東側最有可能產生冰河。

除台灣外,還有一些比台灣更接近赤道的地方如印尼婆羅洲、夏威夷、瓜地馬拉等地,也因高山的高度超過冰期的雪線,加上水氣比台灣更充沛,過去也曾經有過冰河。

冰河的證據
如何證明台灣過去曾經有過冰河?台灣的高山曾經有冰河這項論點,最早是由日本博物學家鹿野忠雄在1932年提出,但因台灣緯度很低,天氣太熱,而且當時提出的證據效力不夠,因此一直不為學術界所採信。一直到1990年代,才有學者再度提出,並找出多項證據,終於獲得學術界普遍認同。

不過,從鹿野忠雄到近年來朱傚祖、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學系助理教授楊建夫以及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齊士崢等人的研究,都僅發現玉山等少數幾座高山保存有冰河遺跡。朱傚祖解釋,主要原因是台灣造山運動激烈,地震、山崩頻仍,加上雨量充沛,侵蝕及風化力量強大,因此冰河遺留的痕跡很容易被沖刷破壞掉,能保存至今的不多。

目前在台灣高山上找到的冰河證據首推「U形谷」。高山冰河和河流都會侵蝕地表,形成谷地,但兩者塑造的谷地明顯不同,高山上河川對地表的侵蝕容易形成「V形谷」(見113頁下圖右),而且谷地會隨著水流方向蜿蜒彎曲;但是冰河是降雪長期累積形成的龐然大物,積雪會夾帶碎石,對谷地兩側造成較大的摩擦力,而把谷地侵蝕成U形(見113頁下圖左);另一方面,冰河前進的力量非常大,遇到小阻礙便硬擠過去,不會像水流般配合地形改變路徑,所以U形谷都比較直。

U形谷的源頭(也是冰河的源頭)是呈漂亮圓弧狀、有如半個碗的「冰斗」,這是冰河的第二項證據。當積雪在山上較寬廣的凹地中累積時,若將整個凹地裝滿,邊緣的積雪就會溢出到凹地周圍的岩石上,夏天時氣溫在0℃上下徘徊,高於0℃時溢出的積雪會融化,滲入岩石縫隙,溫度一降,雪水又凍結成冰,體積膨脹,就會將岩石縫隙撐大,這樣高、低溫不斷交替作用(稱為「寒凍風化」),最後造成整塊岩石碎裂,掉入冰河成為冰河的一部份。這種侵蝕作用會在凹地周圍不斷發生,最後將凹地周圍侵蝕成均勻的圓弧狀,就形成冰斗。

在南湖大山上有一塊由板岩構成的平原,板岩是較脆弱的岩石,很容易風化,照理說平原表面應該都是風化後的泥土,但這塊平原上卻沒有表土,板岩直接裸露出地表,地質學家稱之為「冰原遺留面」,可能是四條冰河的共同起源。這種平原的成因可能是冰河流動,把表土帶走,也可能是會產生相同作用的土石流,但這麼高的山上水勢不大,不可能有土石流;加上在該處找到許多表面有擦痕的冰河地區特有石塊,稱為「冰磧石」,也可佐證冰原遺留面是冰河所造成。…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8年第77期7月號】

原始網頁:科學人雜誌網頁
貼文日期:2008.7.2

[文章推薦]澎湖漁殤,原因不單純!

2008年2月,澎湖海灘漂來數千噸的海洋生物死屍,據專家研判,死因為氣溫下降所致,但為什麼溫度較低的澎湖群島以北,並沒有傳出嚴重災情?大量死魚群真的只是單純氣溫造成的?
文/楊嘉慧 審稿/中山大學海下科技暨應用海洋物理研究所教授 王玉懷


今年2月,綿延數公里的澎湖群島海灘,每天都有海洋動物的死屍漂上來,包括大大小小魚類、貝類、章魚、海參、海膽、螃蟹等各種平常生活在潮間帶與亞潮帶的生物。魚群暴死的原因有很多,如水質污染、毒電炸非法捕魚等,但根據澎湖海灘上死魚的外觀及數量,可排除上述因素,而從中央氣象局量測到的海水表面溫度顯示,今年2月最低溫10.8℃,比起2007年的最低溫15.6℃下降了近5℃,專家學者因此研判,就是這5℃的變化造成生物凍死。然而,澎湖群島以北的地區溫度較低,並沒有傳出嚴重災情,造成數千噸的海洋生物暴死,真的只是單純的5℃溫降,或者有更複雜的環境因素?

 每年冬天,台灣海峽會有兩股洋流分別從南方與北方進來(見圖一)。來自南方的洋流主要是水溫較高的黑潮支流及南海暖流,沿著澎湖黑水溝往上至雲彰隆起,拐個彎繼續沿台灣西側北流;而從北方下來的大陸沿岸流水溫較低,在進入台灣海峽後,一部份貼著大陸沿岸往西南流動,一部份冷水會在海峽中段迴轉,與從雲彰隆起北上的暖水會合。以往來到澎湖海域的是南方暖流,所以澎湖的冬天並不會太冷。


南北洋流消長,冷流入侵澎湖

 然而,今年的海況非常特殊。根據中央氣象局測得的海水表面溫度資料,今年二月中旬,暖流只到達澎湖群島南端,北方冷水反而大量進入澎湖海域;南、北兩股洋流勢力的消長,造成澎湖海溫比往年低。

 大陸沿岸流的冷水大量進入澎湖海域,主要原因應與冷鋒壓境有關。冬季強烈高壓帶來下沉的低溫空氣,經對流、傳導作用,使海水表溫大幅降低。強盛的東北季風吹拂,使海水加速失溫,同時產生風驅流把大陸沿岸冷水向南推擠。根據中央氣象局2月份在澎湖東吉島觀測的資料顯示,每小時平均風速達七級以上者,去年有6天,今年有26天;最大瞬間風速出現在九級以上的,去年只有4天,今年則有21天。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認為,今年的東北季風比往年更強、持續更久,致使大陸沿岸流往南推進更深更遠(見圖二)。


此外,強風會使海表混合層變厚。強烈的東北季風會引起巨浪,風切處形成的剪力會使海水擾動、上下混合,上層的低溫可以傳到較深的海域,使整個淺水層(海面下20公尺或更深)變冷。鄭明修表示,平常冬天澎湖海域表層(約3公尺)水溫較暖,下層溫度會略低於上層,但從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測量海溫的結果發現,今年冬天澎湖沿海表層水溫與下層的水溫相差不到1℃。換句話說,冷鋒、強風、巨浪影響了海面下較深處的水溫,使水溫變低。

 海洋大學校長李國添則認為,光靠東北季風並不足以造成海水溫度下降幅度達5℃,他推斷應與中國大陸內地的江水或雪水融化流入大海有關,因為今年大陸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青海等省份降大雪,融雪流入長江出大海,跟著大陸沿岸流向東南方擠向澎湖。不過,有些學者對此說法持保留態度,因為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佐證。例如鄭明修就指出,融雪若多到影響海溫,則雪水帶來低鹽度淡水應該也會影響海水的鹽度,但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測到的海水鹽度尚在正常值範圍,為千分之32.5~33.5,他認為大陸雪災與海水變冷的關係有待進一步查證。

持續低溫、大浪,耗盡魚群體力

 這次寒害,澎湖沿海受損的海洋動物共計58科184種,適合這些動物生存的溫度是在15℃以上,而今年澎湖附近最低海溫降到10.8℃。鄭明修認為,如果單純只是溫度下降,並不至於造成如此數量龐大的死魚群,一般變溫動物遇到氣溫驟降,會往高溫處逃跑,若逃不掉,就會昏迷,但只要及時回暖,便可回復精神;不過若一直處於低溫環境,便會休克死亡。這次澎湖「漁殤」除了溫度下降外,持續寒冷、海浪過大、海底地形太淺等,應該都有關係。 

 鄭明修長期研究澎湖魚群,他觀察到澎湖1、2月最容易出現死魚群,只要海水溫度在13℃以下,並且連續刮九級以上強風一星期,就會出現死魚群。而低溫、強風、持續寒冷這三項因素俱全,就很容易出現大量的死魚群,因為低溫會使魚群反應變慢、昏迷;強風會引發巨浪,巨浪使海水混濁,造成魚群覓食不易;而持續寒冷及大浪會使魚群耗盡體力。

 往年死魚群的數量不像今年多到超乎想像,鄭明修認為主要是今年東北季風持續發威2~3星期所致,造成低溫與大浪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與1945年及1976年出現大量凍死魚的原因一樣,1945年低氣溫從1月持續到2月,1976年則從當年的12月26日冷到隔年2月24日。

受困在水深僅20公尺的淺灘

 強風、大浪在北面的新竹外海也造成部份魚群死亡,但為何沒有傳出嚴重災情?鄭明修推論,應與海底地形有關。這次災情發生在澎湖北海、內海,大部份為水深不到20公尺的淺灘,面積廣達200平方公里以上(見圖三),冷鋒來時,海水易被強風巨浪翻攪、整層海溫驟降,大多數的海洋動物無法游離淺灘避寒,澎湖出現的死魚群與1945年、1976年一樣,都是生活在水深20公尺以內的魚種;而新竹外海,平均水深約60公尺,魚群只要往海面下跑,就有機會躲過災難了。


保護野生漁洋資源

 此次海洋浩劫要花多久才能恢復,目前無法判斷。不過鄭明修表示,這次寒災也許可以為澎湖帶來轉機,促使政府思考該如何保護海洋資源,他建議野生漁業資源應該仿照野生動物保育法,針對澎湖海洋生態資源做長期調查與監測。此外,部份養殖業者對於政府沒有及時預警通報多所抱怨,雖然有不少單位在做澎湖海域的表水溫監測,也發現溫度異常下降,但卻沒有一個單位對外發佈預警,未來若要永續經營海洋漁業,恐怕還需做多方面考量及相關單位的配合。

資料來源:科學人雜誌網站
貼文日期:2008.7.2

2008/7/1

96學年第2學期【高二地科】期末考解答

01-10. DBCCB_ADCDC
11-20. CDDDA_ABCAD
21-30. BABDA_ADDDC
31-40. BACAB_BBBAB
41.送分 42-50.CBCA_CBBCB
51-55. DBCCA
56.BCD 57./DE

同學已經可以上網查詢自己的成績
補考範圍:高二下地科全冊

96學年第2學期【高一地理】期末考解答

01-10. ADDDC_CDCBC
11-20. BCBCB_DCDAB
21-30. BCBDB_DCDAB
31-40. AACBB_DBACD

同學已經可以上網查詢自己的成績

96學年第2學期【高一地科】期末考解答

01-10. CABCB_DABDB
11-20. CABBB_DABCB
21-30. CBCDC_CDCBB
31-40. DDDCA_BDCDB
41-45. BBBCA
46.CE
47.ABCD
48.ACDE
49.ABD
50.ABCE

學生已經可以上網查詢自己的成績

學期補考範圍:全冊!(三次段考範圍)